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分析和对策

陕西省民政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社区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民政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责更加突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上根本上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近期,在“深入基层,服务民生”调研蹲点活动中,带着推动政策创制、工作创新和服务创优的问题,对各地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我省“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现状

目前,我省共有194个街道办事处、1757个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社区减灾则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社区按照“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完善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开展灾害风险评估,配备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减灾活动,使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得到提升。其中,41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一)“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为了做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省民政厅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减灾制度建设,建立减灾档案,不断健全减灾管理机制。西安、宝鸡等市及一些区县成立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协调领导小组,制订减灾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及目标任务,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区组织实施、居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合力。宝鸡市和汉中市结合实际,指导社区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合理确定创建目标,逐项分解落实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对乡镇(街办)、社区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成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是应急预案完善,提升了社区灾害处置能力。省上专门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培训,要求各地从自身环境、历年灾害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办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困难灾民生活保障措施,并适时组织演练。目前,全省多灾易灾社区全部制订了救助应急预案。西安市大部分社区制订了防洪抢险救灾、重大疫(病)情、地震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预案。长庆油田礼泉综合服务处礼泉基地社区,成立了综合减灾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成立了服务处、各基层单位、居民小组等3个层面150余人的应急队伍,实施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并

-2

联合地震、气象等涉灾部门建立了中小学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基层社区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发放了《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自然灾害与减灾600问答》、《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等减灾宣传资料,对居民进行防地震、防火等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活动。宝鸡市十里铺街道东岭路社区还在居民小区举行“119”消防演练、安全生产月讲座、防火防盗知识进宣传栏。同时利用党校电化教育特长开展了“减灾知识进课堂”活动。加强和驻区单位联系,共同开展了“同驻一个社区、共建美好家园”、“警民共牵手、防灾共建”等活动,增强了减灾联动能力。省民政厅在陕西民政网举办“防灾减灾常识”连续报道,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灾害防治常识。


(未完,全文共11793字,当前显示13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