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现状

对策研究

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11月6日)

一、当前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十五”期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128.9万人(不含在校学生),其中,男性73.2万人,女性55.7万人;16-39周岁66.4万人,40-50周岁44.9万人,51-55周岁11.8万人,56-60周岁5.8万人。“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较高。“十五”期末,全市实现就业的农村从业人数达121.1万人,就业率为93.9%。其中充分就业107.2万人,占83.2%;不充分就业状态13.9万人,占10.8%;无业和失业状态7.7万人,占6.0%。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主要为非农产业。随着我市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少,大都在

二、三产业就业。全市121.1万农村就业人员中,从事一产1的14.3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11.8%,从事

二、三产业的分别为74.1万人和32.7万人,分别占总数的61.2%和27%三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本地就业为主。“十五”期末,我市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116.4万人,占96.1%,跨省、市流动的4.7万人,占3.9%。

(二)工作特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锡委发[2004]7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4]20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锡委发[2005]30号)等重要文件,将城市就业中的一些具有普惠性、长效性的改革措施,结合农村工作特点向农村延伸。

一是把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就业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城市就业目标一起下达,同步推进各市(县)、区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指标列入各镇综合指标体系,建立起目标考核机制;市(县)、区都成立了由农办、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16个部门组成的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2领导小组,负责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建立起了工作协调机制;各市(县)、区、镇从财政经费、土地收益和集体资产收益中筹集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专项经费,建立起经费筹措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使农村就业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是把积极就业政策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我市在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岗位开发、资金投入、平台建设、就业援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今年制定新一轮再就业政策中,按照苏政发[2006]24号文件的要求,我市把优惠政策向城乡其他需要帮助的对象扩展。对符合条件的“4045”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扩展到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


(未完,全文共25243字,当前显示13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