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二、岩溶塌陷的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其处理措施有:

(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

(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20m。

(七)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八)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第二篇:塌陷区管理制度、治理措施地表塌陷区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地表上出现塌陷和裂缝,影响地面上的居民生活和耕作。现在我公司的煤矿开采主要在北翼,受采空区影响的村子主要为史家腰,矿上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对塌陷的区域进行防治:

1、搬迁。按初步设计史家腰为搬迁村子,但在居民没有搬迁之前留设保安煤柱。

2、留设保安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设计要求对煤层开采可能影响的保护目标采取留设煤柱的方法进行保护。村庄按Ⅲ级留设煤柱。留设具体情况是:井田边界留20m煤柱,大巷之间及两侧留30m煤柱,采空区隔离煤柱按25m留设,两坂村和油庄村边界保护带为10m,然后上面松散层按45°投影留设,下面岩层按72°投影留设保安煤柱,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表塌陷区域的治理:

1、对地表裂缝的治理。根据裂缝的宽度大小,对较小的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裂缝采取充填、平整,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的侵蚀、水土流失。

2、对地面上的村庄建筑物有影响的,必须及时搬迁或留设保安煤柱。地面公路上有裂缝的及时充填以免伤及过往行人。


(未完,全文共6835字,当前显示14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