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概念

劳动力市场,又称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特点

2.1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盘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

造成的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

2.2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过快

2.城市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大

3.劳动力的培训不利造成了劳动力结构性的供给大于需求

解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劳动力个人三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中国既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逐渐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

2.3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减缓

虽然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但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看,劳动力供给高峰即将过去。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效果,中国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提前完成,其结果已经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面表现出来。

2.4失业率有下降趋势,新增就业人数增加

改革以来,城镇就业总量连年增长。这正是由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国有单位和城市集体单位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其他城镇新兴单位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等单位的就业则从无到有,逐渐上升,就业结构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因此也带来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状况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将会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

2.5就业的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全国农民外出流动就业人数约1.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1亿,占城镇就业人员近40%。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行业,特别是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民工的流动性相应地带出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没有迹象显示这种现象会扩展成为全国性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从中长期看,这种状况会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被迫上涨,从而迫使一些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退出该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2.6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


(未完,全文共11893字,当前显示13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