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山区县脱贫攻坚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西部贫困山区紫阳县来说,由于南水北调重要水涵养区域,在2200多平方公里、拥有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一无工业经济支撑,二无农村经济产业链带动,三分耕地七分大山现状,实行了工业限制发展的情况下,要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紫阳县一份高难度的答卷。但是紫阳最大优势是富硒资源,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交通便捷优势来补短板。倾力开发富硒食品、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小镇来带动农村富硒特色小吃,以游促增、以吃拉动农产品消费,完成脱贫摘帽工作。
第一,紫阳县固有的资源优势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汉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属国定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是全国两大高硒区之一,属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中国最清洁的河流汉江纵贯全境,出境断面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被誉为“硒谷之史”。南有巴山屏障,北有秦岭阻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天然休闲度假胜地,有“汉江画廊”美誉。这里川腔秦韵交乳,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融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闻名的“民歌之乡”。紫阳富硒茶久负盛名,始于商周,兴于盛唐,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素有“贡茶之乡”美誉。交通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已融入西安、重庆、武汉半日经济圈。
第二,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力推动政策措施,彰显为民情怀
紫阳县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县当前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摆在统揽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严格督查问责,提高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年初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动员会,成立了县指挥部、镇工作团、村工作队三级脱贫攻坚工作机构,抽调200余名干部驻村抓脱贫攻坚,干部驻村包抓、部门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步入常态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首战,坚持“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紧扣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因村施策,因人施策,按照对象精准、底数精细、措施精确的要求,形成到户到人的具体方案,分类落实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劳务技能、教育扶贫、健康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举措: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将所有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集中。组织实施日常督查、季度抽查、半年巡查,对各镇和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常态化督查;创新考核机制,提高脱贫攻坚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并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不力、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或弄虚作假的将予以最严格的问责。
第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未完,全文共11132字,当前显示11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