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辽宁经济振兴中城镇就业问题与对策

杨秀凌

摘要。结合辽宁情况,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剖析了辽宁经济振兴中城镇失业的致因,并从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以及挖掘就业潜能、提高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经济振兴、解决城镇就业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振兴,城镇就业,劳动力供求,劳动力市场

国有企业在辽宁长期占有较高比重,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改制后,2004年辽宁仍有国有企业4482户,同期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7.1%,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7.6亿。国有企业发展的不景气,在制约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同时,也导致了城镇职工大量失业。尽管2005年后政府通过陆续推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普惠制就业培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安置等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国有经济的吸纳就业能力也出现了反弹迹象,但2007年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仍分别有38.2万人和55.2万人离岗。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千方百计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另一方面,新的失业人员则在不断涌现,他们与城镇原有失业人员及新增劳动力人口中的失业者共同汇聚成了城镇失业群体。

一、辽宁城镇就业问题的致因分析

1.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发展演进方面的原因。人口发展有其规律性,目前,辽宁人口已步入年老型,在此阶段,受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演进规律影响,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延续着成年型人口后期的高增长态势且持续累加,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中位年龄在持续攀升,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劳动力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特征。一方面,数量效应导致劳动力供给高涨;另一方面,结构效应则在抬高经济活动人口平均从业年龄的同时,引发年轻劳动力供给的未来不足。目前,对辽宁劳动力市场影响最大的是数量效应。在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不够普及、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数量效应直接导致了一般劳动力的供过于求,造成突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辽宁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主要体现在一般劳动力市场和部分知识技能型劳动力市场中,如一般劳动者就业困难、某些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等;有的知识技能型劳动力市场,如机械类技工市场、it人才市场等,则呈现供不应求格局。可见,辽宁城镇失业和就业问题与其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发展演进规律密切关联,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大量累积于劳动年龄时段的结果,也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阶段不能有效吻合、匹配的必然结果。

2.传统制度安排和政策限制导致劳动力流动不畅,劳动力大量滞留和积压于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失业人口倍增的重要原因。传统经济体制的僵化、呆板以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不仅将城乡间、地区间以及部门、行业间的劳动力市场人为分割开来,而且将人口和劳动者严格固定在城或乡及某一单位和岗位,人口和劳动力难以在城乡间、地区间及部门和行业间自由流动。而长期以来政府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统分统配、大包大揽,又使劳动力大量流向并长期积压在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成了社会冗余劳动力的“收容所”。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在政企和政事分开改革大潮下独立出来的国有和集体单位纷纷裁员,或因经营管理不善被兼并或破产倒闭,一时间失业人口迅增;另一方面,大量长期滞留、积压在农业部门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感召以及城乡间、工农间巨大收入差距驱动下大量涌入城市,与城镇劳动力在无“进入壁垒”和低准入门槛的行业和部门形成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原本突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未完,全文共18474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