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谈新形势下民航空防安全的危机管理

沈朝阳

“9.11”事件发生后,民航空防安全状况持续严峻和日趋复杂,空防安全危机空前敏感地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如何妥善预防和化解空防危机已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民航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日益成为共识

一、对空防安全危机的一般认识

(一)危机的概念和特点。在汉语词典中,危机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危险的根由,二是指严重困难的关头;西方关于危机含义的解释也有两个:一是危险和非常困难的时期,二是决定性的瞬间或转折点。管理学意义上的危机就是指无法预测何时何地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组织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危机具有潜伏性、意外性、破坏性和紧急性等特点。危机管理就是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组织均衡状态的一系列措施。不同的组织产生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特征及危机管理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二)危机管理的内容。危机管理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避免危机。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建立以奖惩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设备设施为中心的投资机制。第二阶段,准备危机。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1只有未雨绸缪方可防患于未然,制订并熟悉应急救援计划。第三阶段,确认危机。善于捕捉信息和分析信息,培养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当机立断,全面防范。第四阶段,控制危机。处变不惊,亡羊补牢,灵活机动,控制事态恶化。第五阶段,解决危机。审时度势,速战速决,转危为安。第六阶段,反思危机。总结经验教训,修正危机管理机制。

(三)空防安全危机。空防安全是指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人为的非法干扰航空器的行为,保证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及所载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航空器依照合法机长的正常意愿,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安全、正常运行。正常的安检、监护等查堵、防范工作不存在危机,一般的非法干扰或预谋劫机行为也不构成危机,只有当发生严重威胁航空器及所载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劫、炸机事故,事故起因可能具有普遍性和社会内在必然性,极易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连锁反应时,即出现空防安全危机。例如,1993年11月至12月,短短两个月内竟然发生了十次劫机事件,政府紧急发布了通告,安检实施了“双百”检查;美国“9.11”事件导致空防安全高度紧张,我国发布了“关于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实施了安检特别工作方案;2002年4月17日到5月10日,一个月内发生三起劫炸机事件,促使了脱鞋检查和规范货运安检;2003年1月22日到2月2日春运期间发生两起劫炸机事件,总局随即发布了加强液态物品检查的公告。空防安

2全危机虽然具有危机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但是由于其显著的特殊性更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空防安全危机起因主要是人的主观犯罪动因,一旦发生,灾难性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巨大。

二、建立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日益迫切

(一)民航空防安全关系重大且持续严峻。随着改革开放和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空防形势渐趋严峻,劫持飞机、破坏飞机、破坏机场以及针对民航的其他非法干扰活动日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0年代以来,仅劫机事件就发生近60起。民航空防安全不仅仅关系民航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9.11”事件对美国乃至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的巨大负面影响时至今日仍未消除,最终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怖浪潮和战争风云;“5.7”空难给我国民航烙下的伤痕犹历历在目,“1.24”劫机未遂爆炸案又敲响了空防安全的警钟。由于分裂组织、邪教组织和特定个体针对民航的恐怖破坏和挟私报复性犯罪活动从未间断,民航空防安全的危机日益呈现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态势,防范工作也必将任重而道远。


(未完,全文共30140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