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
一、预算编制、执行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支出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较低,不符合实际需要,造成预算执行不严格的现象。例如:
①公车运行及维护费:定额标准为4万元/年,而检查中发现各单位费用年均实际支出金额大多为7至8万元,有的甚至更多;
②公务接待费:2013年前部门预算中未单独设项,2014年起按1000元/人/年列入单位预算,而各单位实际支出执行的是县纪委下达的批标,金额远远大于年初预算;
2、部分支出项目未纳入部门预算。例如。带薪休假未休补助、效能建设资金、差旅费定额补助等人员支出都未纳入部门预算,部分单位在非税收入或上级业务经费补助中列支,少数单位无相关收入来源,存在挤占上级专项资金发放个人补助的现象。
二、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因我县原财政结算中心一直为县直单位和乡镇代账,导致很多单位无专职财会人员,部分人员较少的单位甚至随意指派一名办公室人员担任会计,出现财会人员业务不精或根本不懂业务的现象,单位财务核算和管理达不到要求。
2、会计核算不规范。由于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很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①往来款项明细科目多、年限长、数额大,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②支出单据报批手续不完善,发票上经办人、证明人不全,大额支出无明细清单和支出事由;
③会计科目设置和明细科目使用不准确,会计核算过于笼统。
3、资产管理不到位。很多单位固定资产未做到明细、分类核算,无法完整的反映固定资产详细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
三、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工作成效的建议
一、加强财政监督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财政监督检查水平。加强财政监督人员培训,着力提高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配备法律、工程建设等方面专业人才。安排财政监督专项经费,采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财政监督检查,提高检查水平和监督效果。
二、完善县直单位财会人员配置和培训。规范财会人员配置,县直各单位都要配备专职的财会人员,做到财会人员持证上岗,胜任本职工作任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调整预算定额标准和保障项目。一是将政策内人员工资补助等纳入部门预算,确保各单位刚性支出全额纳入预算,从而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部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确保预算定额基本符合实际支出的需要。
四、发挥事前、事中财政监督职能,强化监督结果运用。现阶段开展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是事后监督,达到的主要效果是对单位财务活动和管理中的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发现和纠正,这就要加大财政监督结果运用,在预算执行、项目管理、资金拨付等方面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违规现象发生。同时,加大事前和事中监督,从预算编制、项目立项和资金安排和拨付的同时开展监督,从而杜绝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发生。
五、合理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在完成省、市下达的监督检查任务外,合理安排县本级年度检查计划。检查项目应有代表性,检查单位数量不宜太多,要安排少而精的检查计划,力争做到检查一项就查清一项,监督检查工作不走过场。
六、项目资金
第二篇:财政监督案例部门联手挪用救灾资金(财政监督案例经典格式)背景材料
(未完,全文共20069字,当前显示13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