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文化的内涵构成5篇范文
第一篇:试论审计文化的内涵构成试论审计文化的内涵构成
李先秋(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是用单独一章的篇幅阐述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19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效激发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创造出更大的成就和辉煌。审计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要素之一,“文化强审”是“文化强国”的组成部分和时代要求,也是提升审计机关形象、强化审计队伍素质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审计文化的内涵构成,对于推进审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审计文化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审计文化的内涵定义、基本特征、作用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审计文化的内涵构成,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知。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定义
什么是审计文化。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和遵循,具有审计取向、精神风貌、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制度规范和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从这个基本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审计文化内涵的基本界定,应当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中凝聚、体现审计文化的审计活动过程以及各种审计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文化结构中最表层的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审计未来的物质文化,或许更多体现在审计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比如现在已经起步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2、制度层面。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创造特定的工作体制和管理体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审计体制与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二是国家法律法规与审计准则规范的完善,三是审计文化教育与审计职业道德的形成。
3、精神层面。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的心理文化,是审计人员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主要包括审计理念、审计精神、价值观念、管理哲学和审计目标等。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是整个审计文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
4、相互关系。在整个审计文化体系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不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审计文化共同体。其中:物质文化外显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审计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反映,是审计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结晶,是审计文化的核心精髓。
二、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审计文化是审计职业的标记,是审计精神的凝练与概括。研究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审计文化的精髓。
1、服从政治文化,强调“政治第一”。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审计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政治环境对审计监督有着直接的影响,审计就是伴随着国家政权、政治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政治和文化也是不可分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绝对决定着审计的地位、性质及其职能作用。审计作为政治的产物,要始终坚持为执政党服务,其文化内涵无疑深深打上了政治烙印,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意识形态在整个审计文化中,始终居于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未完,全文共20244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