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金融向“需求追随”模式的转变

王燕芳胡琳

摘要。农村地区现行的“供给领先”金融发展模式,存在着分工不合理、客户集中度高、支农力度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农村金融下一步的发展应当实行“需求追随”模式,将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细分成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之上,各农村金融机构找出自己的定位,针对特定的主体提供个性化的特色异质金融服务。

关键词:农村金融需求划分供给定位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

在研究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关系方面,美国经济学家休﹒帕特里克曾提出两种发展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对这种金融需求的反映,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强调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另一是“供给领先”模式,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1]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领先”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实行的是“供给领先”模式。为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综合改治,07年又启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组建61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369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达到60%。2008年5月,旨在服务“三农”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也正式开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3363家公司正式对外营业,贷款余额达到2875亿元。

(二)“供给领先”模式下带来的农村金融发展困境

“供给领先”式的改革已大幅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率,但是观其目前的发展现状,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并未如理论上预期的一样,充分发挥有效的支农作用。各家金融机构则存在着产品单一且趋同、分工不合理、资金非农化、目标客户集中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等问题。下表中显示了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定位、贷款产品种类方面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存的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均定位在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上,而其提供的贷款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集中于农户小额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在贷款条件、担保质押品、贷款期限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说明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各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仍不够详细具体,

造成其在“三农”领域内展开优质客户“争夺战”,而那些收入不稳定、抵押品缺乏、管理成本高、贷款风险大的贷款需求主体仍处在边缘化的境地。

在旧问题尚未解决好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的金融机构如何能安全、稳健地经营下去;国家该如何动员起农村地区已经存在的金融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

二、农村金融需求层次的划分

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仍以存、贷款为主。存款产品主要满足农民的保管、储蓄和投资需求,这一需求已基本满足,并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障碍。而贷款产品的单一同质化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屏障,因此本文将贷款作为考察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产品。同时,按照农村经济主体的不同层次可将贷款需求划分为:农户贷款需求与乡镇企业贷款需求。

(一)农户贷款需求

农户贷款需求按其不同用途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生产性贷款、消费性贷款、工商用途贷款。

1.生产性贷款。是指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由于购买生产资料或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具有季节性强、周期短的特点,借款额度与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有关。


(未完,全文共14210字,当前显示14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