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建议
一、改进理由
2008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本方案比2004年的方案有一定进步与提高,但还需完善与改进,本方案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没有彻底扭转高校评估中的做假现象,评估所带来的劳民伤财问题仍然突出。评估要尽可能减少学校做假现象,尽可能不增加学校评估本身的支出(教学投入除外)。但实际情况是学校为了评估本身花了不少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为评估突击准备评估材料,为评估做假材料现象还很常见。评估所带的弊端与副作用还是太大,因此有必须再次修正评估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少评估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评估的正面积极作用。这是考察多家高职院校评估情况所作出的结论,举例略。
2、新修订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指标少,客观性不强,主观性太大,不同评估组对同一学校进行评估,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可比性不强。由于指标的客观性不强,学校不好把握,有时就是瞎指挥,乱建设,很容易产生靠拉关系解决问题的想法,评估为腐败创造了机会。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22项关键评估要素中已量化的指标只有2个。一项个是顶岗实习时间,另一个是双证书比例。其实很多指标都可以量化,但却没有量化。因考虑到各省职业教育的差异性,由各省进行量化也可,但实际上各省都很少量化。因此教育部应规定最低指标,各省可在此基础上调整。
3、指标计算随意性大,大有学问可做。指标如何界定没有非常准确的规范与标准,学校操作随意性很强,造成部分高校所报指标水分很大,并不真实。评估专家核查也缺少必要标准与规范,可操作性不强,自然不能否定学校所报数据,直接影响评估指标的现实意义,从而影响评估结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例如,生均设备指标就大有学问可做,旧设备如何计价没有明确规范,具体操作起来学校1是尽可能往高处报,以采购价统计,不计折旧,但新旧设备价值有天然之别,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就没有参考性可比性。再又如顶岗实习时间指标,有些学校把学生放在企业后根本就没有实习指导,其实就是工作,而不是顶岗实习,但学校也当作顶岗实习计算顶实习时间。还有校内实训时间也大有学问。比如,一台印刷机安排20个学生实训与安排5个学生实训就大不相同,如果实训总课时为100学时,安排20个学生,每学生实训时间为100/20=5学时,而安排5个学生,每学生实训时间为100/5=20学时,那么每个学生的真正实训时间就相差4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当然也大不一样。生均实训时间是技能成长的关键要素。顶岗实习评估指标只是一概而论,不同学校上报数据可能相同但实际教学效果可能是天然之别。
4、评估指标太多,交叉重复性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中共有22项关键要素,44项重点考察内容,实际考察内容更多,学校为此准备材料成千上万件。为了评估,材料准备是全面系统而丰富,这是浪费资源,没有必要,完全可以抽样评估,抽取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就行了,不必面面具到了。例如:主讲教师指标与教师队伍指标就存在交叉重复,课程建设指标与实践教学指标也存在交叉现象,特色专业更是与其它指标交叉,教学管理也与其它指标有交叉重复评估问题。
5、评估只是对学校整体进行评价,对具体每个专业缺少评估,造成专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办学质量很差却得不到体现。例如:有些学校评估达标甚至很优秀,但部分专业办的却不好。而有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是很高,但某个专业却办的很好,在全国名列前矛,影响很大,这在评估中得不到体现。从而会对考生产生误导,也不利于这些专业的发展。
(未完,全文共20413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