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是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运用。通过岗位权力职责分析和梳理,围绕员工在业务中行驶相关权力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因素,并根据其权力的大小、腐败的可能性以及腐败造成的后果程度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等级,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其岗位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国有企业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的本质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内部自身廉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反腐倡廉纪检监察
1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工作的必要性
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是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运用,也是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岗位职责、权力运行环境的分析,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内控体系的有效体检。按照“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将廉洁风险管理工作与公司企业内控机制与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抓住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业务,不断查找分析各个业务环节、各个岗位存在的廉洁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防控。
2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工作实践
岗位廉洁风险识别及管控工作涉及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两个方面,一是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风险管理工作运用到党风廉政建设当中,二是利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理论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科学有效地推进廉洁风险管控工作。
2.1设计及计划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四部分工作内容,一是部门及岗位职责梳理;二是岗位廉洁风险识别;三是廉洁风险评估;四是相关管控措施的制定。
目前,公司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基本职责内容,通过职责梳理,确定权力运行的环境和内部条件,为风险识别奠定基础。在分析识别时,应加强对人、财、物相关岗位的识别力度,对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和权力运行流程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风险排查。
利用一定的参考标准,从权力大小、腐败发生的可能性、腐败产生的后果等几个维度定量分析廉洁风险程度,依次可分为低级别风险、中级别风险、高级别风险。依据评估结果,各岗位结合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控措施,对高级别风险,应重点关注和应对。在管控措施应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在风险前期预防、中期管控、后期处理等三个阶段明确工作要点,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
2.2贯彻执行阶段
贯彻落实设计及计划阶段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业务工作中必须依托风险防控体系,及时纠正不正当的行为,将廉洁风险管控措施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通过压力传导,责任分解,督促各岗位人员强化廉洁风险管理,让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要把廉洁风险数据库当作负面清单,时刻警醒,经常反思。同时抓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更多、更严的刚性标准,持续提升管理措施的可执行性。对于重要项目、关键业务环节,要全面落实各项风险点管控要求,保持工作记录完整,控制措施到位。
2.3监督检查阶段
纪检监察部门对廉洁风险管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不断强化人员履职及权力运行的。o控。同时结合中央会议精神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建立有效的检查评价体系,抓住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发现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和内容,充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在腐败产生之前及早消除诱因,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未完,全文共10925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