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一种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并与抗生素使用有关的急性结肠炎症.病因学和病理学

各种抗生素可改变正常肠道菌群的平衡,使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度生长.该菌芽胞可以在外环境中长期生长,特别在健康护理机构(如医院,养老院)中流行,通过粪-口途径摄入这种耐热的芽胞,引起该菌的移生.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致病菌株能产生毒素引起腹泻和结肠炎.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氯林霉素,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头孢菌素.其他可引起本病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磺胺类,四环素以及喹诺酮.偶尔,在体外能抑制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也能引起本病.腹泻在口服抗生素的患者中最常见,但是胃肠外途径给药也可引起腹泻.对该病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是青年甚至于儿童也能罹患.应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因为医院内存在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芽胞的医源性污染.

在轻症患者中,结肠粘膜可能仅仅显示轻微的炎症或水肿,甚至于肉眼观察正常.较重的患者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表现为弥漫性粘膜易碎和溃疡,极似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极重的病例中,可见隆起的淡黄色渗出斑排列于结肠粘膜上.组织学上,这些伪膜是由纤维素,白细胞和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组成.然而,未见粘膜有细菌的入侵.

粪便检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阳性的伪膜性结肠炎,偶尔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病例中出现.在这些病例中,往往存在一种特殊的易感状态(如最近作过肠道手术,尿毒症,肠出血,化疗或骨髓移植).症状和体征

症状常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但有1/3患者可在治疗结束后1~10天才出现症状.对任何使用抗生素达6周以上出现腹泻的患者,必须考虑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可以相差很大,从单纯的稀便,到伴有血性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的活动性结肠炎和蛋白丢失性肠病.在最严重的病例中,可并发脱水,低血压,中毒性巨结肠和结肠穿孔.诊断

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病史,往往疑似该诊断.一般不需做内镜确诊,但是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见到非特异性结肠炎;在严重的病例中,有特定伪膜的存在.因为大多数病例累及远端结肠,所以可弯曲的乙状结肠镜往往就能检出该病.然而,有些病例侵及较近端的结肠而远端结肠并不受累,只有通过结肠镜检查才能见到病变.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粘膜水肿和结肠袋的异常.虽然钡剂灌肠可进一步显示粘膜异常的细节,但是对活动性或重症病例是禁忌的,因为有穿孔的危险.

粪便中检测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可确诊.致病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产生两种毒素:毒素a和毒素b,两者均是能够致病的细胞毒素.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的金标准是组织培养测定法,该方法反映毒素b的作用.因为组织培养测定法需要24~48小时才能完成,故常采用较快速的酶免疫测定法.也许由于大多数试剂盒只能测定毒素a,所以该方法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检测腹泻粪便样本需要新鲜或在24小时内收集,且在2℃~8℃冷藏.毒素的阳性检出率随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其变动范围从应用抗生素后最常见类型的单纯腹泻(即乙状结肠镜检查无明显的炎症)的毒素检出率20%,到明显伪膜性结肠炎的毒素检出率90%以上.相反,健康成人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带菌率仅为2%~3%,而其毒素的实际检出率为零.

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存在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不清楚,但可能包括脂肪酸类型或微生态的改变而引起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预防


(未完,全文共14734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