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泄露及其安全的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特别市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不仅方便信息的交流,而且还可以通过其满足物质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问题,信息泄露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个人信息、政府信息和企业信息,甚至国家信息,都可能成为被泄露的对象。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面对互联网的普及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不久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我国首次大规模集中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果,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但是,由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方式不断翻新,公民信息安全保障的形式依然严峻。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调查发现,银行、保险公司、商场等商业单位是民众认为最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机构,有1530名受访者对此表达了担心,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51%。此外,当前不少网站在用户注册、参与线下活动时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也被34%的受访者认为是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
调查显示,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38%的受访者日常并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网站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时不清楚信息收集的目的。长期关注网络社会问题的中国传媒大学詹骞老师认为,网上个人信息频频被泄露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公民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另一方面在于技术和商业利益裹挟在一起,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背后是商业利益的驱使。另外,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便捷性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将个人信息和隐私交换出去,如通过微博和交际网站晒个人的生活细节等,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隐患。
面对个人信息泄露可能给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民众普遍呼吁出台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专门政策,加强立法。“保障个人在信息泄露后有获得补偿和救济的权利”“对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强调个人在信息收集时的权利,若所收集信息与办理的业务无关,个人可选择不提供信息”是网民呼声最高的三个选项,有近70%的受访者表达了这样的期待。
除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詹骞还认为,网站有义务从技术上为用户提供保护,以防止不法分子对网民个人信息的盗取和挖掘。“除了法律规定的一些机密信息,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网站也应对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承担更多责任。”詹骞说。以下将会介绍几则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实例。
(1)手机登录网站“领奖”聊城男子被骗1500元。“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手机号被《快乐大本营》节目后台抽取为场外幸运号,您将获得由苹果公司赞助提供的79000元奖金与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请用电脑登录网站:www.xiexiebang.com及时领取,您的验证码为xxxx。”5月17日,聊城男子小周的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结果他按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被骗1500元。东昌府警方表示,现在骗子行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而且故意在短信中提示用电脑登录网站,从心理上误导大家,现在不少人都用手机直接登录,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在电脑上登录网站,会显示湖南快乐大本营官方网站的提醒。
(2)胡某是四川成都一家非法调查公司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在近日落网之后,记者对他作了采访。“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胡某可能面临的刑罚,这还有一个前提——“情节严重的”。过低的违法犯罪成本和丰厚的获利,让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
(未完,全文共14872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