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款接待制度的弊端与解决的办法

弊端:

一、公款接待制度与党的优良传统不符。我党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公款接待一说,即使是被人们提起来就义愤填膺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不允许公款接待,当时即使是出席国家级的会议,从中央领导人到普通工作人员,都要自己交伙食费。因为公私分明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质好坏的起码标记。

二、公款接待制度与国际惯例不符。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象我们这样搞公款接待的。我们天天喊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公款接待制度本身就是腐败。有谁能有资格享受公款接待。只有公职人员。又是谁能够有权力决定公款接待,依然只有公职人员。公职人员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享受着国家规定的出差补贴后,到了一个地方,还要享受公款接待,或者用公款接待私人的客人。这是明目张胆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特权或者说是私利。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

四、公款接待制度还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腐败:

(一)使奢侈浪费越来越厉害

公款接待,也就是走到哪里,就吃到那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源于“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的大串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写成文件,规定可以用工作餐来接待国内客人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赤裸裸的作为财务制度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财政部1990年出台的会计制度正式出现了接待费的会计核算科目)。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及2007年3月18日的《中国法制报》的报道,全国公款吃喝开支数1989年为370亿元,1990年达到400亿元,1992年超过8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到2000亿元,2004年为3700亿元,2005年为6000亿元。

6000亿元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呢。可以用来建立三个三峡,相当于国家财政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总开支。6000亿元如果按人分摊,13亿人人平459元,16岁以上、65岁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约8亿人)分摊,人平750元,按全国5000万吃财政拨款的人数计算,人平12000元。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据笔者所知,统计部门没有专门安排人对接待费进行过统计,显然,这个数字来自财政部门。而财政部门的数字来自于各个地方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关于接待费的数字是缩小了的。笔者对一个县级局的会计报表审核。该报表反映全年的接待费只有42万元,但实际有265万元。这个单位的帐目还是由财政局的会计核算中心做的。

(二)使社会风气越来越变坏

中国人讲究礼貌待客,但中国人更加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公

款吃喝撕开了罩在人们面前的温文尔雅的面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纯粹的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所谓“兵马未动,酒肉先行。个个灌醉,路路打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饱酒醉,不对也对。嘴上抹油,

原则全丢。滋溜一响,有话好讲。小吃小办,大吃大办,好吃好办,不吃不办”,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还使官本位也越来越厉害。查阅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村民委员会自行制定的接待费制度,都有一个按照级别、对等、对口接待的规定。这一套,应该说不是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否则,周总理下去视察,不会吃饭自已掏腰包。朱总理参加一个会议,不屑摆满美酒佳肴的酒宴大厅,径直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小角落里,要设宴人就在此只为他和他的秘书另设一小桌,吃一顿简单的工作餐。温总理就不会对“吃”提出了“三条标准”。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已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质量有十二字经:“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未完,全文共21843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