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近年来“三农”问题研究

摘要: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目前,关于“三农”问题理论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有三个:“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研究现状表明,理论界在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

关键词:“三农”问题;根源;出路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益突出,理论界和决策层逐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近年来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钟甫宁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务农收入得到保障,农民才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动机,农产品的供应才能得到可靠保障。政府如果没有能力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那么,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必须下降到大体上与gdp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务农可以得到与从事其他行业大体相当的收入,保证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辛德树认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失业问题。他指出: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太低是“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性制度安排是产生“三农”问题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破这种观念,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就是解决非农就业问题,把农民的就业和城市居民的就业放到同等的高度,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中。[2]

田建文,任庆国认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村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指出:农业地域系统的各子系统及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实际上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它还包括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矿产、水资源日益匮乏,人均占有减少,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联结在一起即农村地域系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谭安华,吴仲斌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三农”问题的本质是“效率”和“公平”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它的本质是有效供给不足。从分配的角度看,它的本质是公平问题即分配不合理。[4]

1“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于“三农”产生问题成因,理论界和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二元结构说

马宝成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三农”问题的体制原因,这是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一政治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国家在户籍身份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所实行的城乡分离的政策。半个多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严重地限制农民人身自由,阻碍农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造成城乡税负极端不公,成为农民负担久减不轻的体制根源。[5]

1.2城乡统筹发展说

田顺成认为,没有很好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他指出:由于我们没有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农民耕地占有量快速减少;没有科学实施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没有科学实施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导致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没有科学安排资源要素合理流向,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财富占有量减少;没有科学实施城乡收入分配制度,致使农民与居民收入比例不断拉大。[6]

1.3基本国情说


(未完,全文共18488字,当前显示14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