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1)

第一篇:关于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1)关于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

思考与建议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市场交易化、资产资本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等进行确权登记,明确产权;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推动农村各类产权的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同时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实现农村治理结构的创新。就我市而言,抓紧实施这项改革,尤为重要。

(一)我市已经具备了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良好基础。一方面,我市部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已经结束。确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改革的基础。在林权方面,我市从2006年起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12万本,发证面积261万亩;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实施二轮土地承包以来,我市先后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万余份、补换发经营权

1证书2100份,发证面积23万亩;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我市确权发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今年年底有望完成。另一方面,我市部分农村产权流转已取得良好成效。仍以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例: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市新增投资100万元以上投资的林业大户100多个,新增300亩以上的基地200多个,规模经营的总面积60多万亩,占林地面积22%;全市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万余亩,形成了五禾蔬菜合作社等一批规模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

(二)群众要求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尽管我市在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林权只是农村产权的一个部分,农民的大量财产表现为土地和房产,目前既不能与城市土地、房产一样进入市场,转化为资本、资金;又不能通过抵押贷款融资,进一步限制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取资金需求的渠道。如我市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融资上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再者,多数村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成员,实际上难以拥有本村集体经济资源、资产、资金使用情况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形成了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抽象所有、共同共有、实际上却很难保障应得利益的体制怪圈。

(三)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城乡差距的根源,就是城乡居民基本的权利方面存在差距。当前,城乡居民权利差距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产权问题上的差距。农民三大产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所有权)的虚化,正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设计弊端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有计划、有步

2骤地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产权问题的差距。


(未完,全文共23628字,当前显示13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