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孝老爱亲模范张勤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亲情融融

——孝老爱亲模范张勤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张勤勇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逾80岁高龄的母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张勤勇,男,现年42岁,本科学历,是延安市水务局地下水工作队的一名助理工程师。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经常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他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1999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年龄越来越高,多种老年病等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照顾,而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老人,他就和老人同住一室,平时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打点滴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排遣母亲的孤独感,一有时间,他就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精心关照母亲的饮食起居。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这16年的漫长岁月里,张勤勇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07年春天,正是风寒料峭的时节。一天下午,他发现老人的状态不正常,就赶紧联系车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三天的紧急抢救,才恢复了清醒的状态,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休养。在母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的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数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彻夜不眠地坚守在老人的床前。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一回家就给老人收拾房间,梳头、洗衣,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地用自己的爱心使得年近90岁高龄的母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他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

张勤勇同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孝老、爱老,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它传递着阳光,传递着亲情。夕阳的幸福要有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第二篇: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好女婿孝行感动乡里

--陈江乡"孝老爱亲模范"张宗富先进事迹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代代相传。陈江乡就有这么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他就是陈江乡五龙村六社的张宗富。不惑之年的他,在精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同时,还长期坚持赡养照料着瘫痪寡居的70多岁的岳母,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感动着乡邻。

父母的好儿子

张宗富的父母共养育他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自小都特别的听话、懂事。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陪着父母做家务,帮助家里分担更多的劳动。成家后,他与两位哥哥一起共同赡养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作为儿女的孝心。父母逢人都夸:真是我们的好儿子。

妻子的好丈夫


(未完,全文共6802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