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南川区农业环境监测站王于泽
摘要。结合南川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四大原因,提出五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南川区
所谓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南川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阻碍和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1污染现状
目前,南川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化肥、农药、农膜和农作物秸秆等种植业污染源;畜禽粪便、水产投肥和用药等养殖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
1.1种植业污染源1.1.1化肥
2009年,南川区34个镇街施用化肥折纯总量为34000t,其中1氮肥18200t、磷肥7000t、钾肥3800t、复合肥5000t,单位施用量58.7kg/667m,超出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安全上限43.7kg/667m。由于盲目超量施肥,致使化肥利用率低,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18%和32%。
化肥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1)矿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本底。长期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2)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3)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4)大量化肥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1.2农药
南川区使用农药按纯量计算,2008年310t、2009年350t,单位施用量分别为0.5kg/667㎡、0.6kg/667m,依次高出国家标准0.3kg/667㎡、0.4kg/667m,病虫害综合防治率70%。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致使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且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农药每667m平均用量逐年增加,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农药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1)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发生率较高;(2)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3)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1.1.3农膜
2
22
222南川区2009年使用农膜210t,其中地膜约180t,平均使用量为0.36kg/667m。据调查测算,南川区农膜回收约178.5t,年残留量高达31.5t,残膜率达15%。部分残膜进入农田土壤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阻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1.1.4农作物秸秆
据调查测算,南川区2009年粮食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58万t,其中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52.2万t、油料豆类秸秆5.8万t。其中,作为农村生活用能作燃料直接焚烧的秸杆约为34.8万t,占60%;堆放在田间地头、随意抛弃的秸秆约为5.8万t,占10%;作为饲料、肥料综合利用秸杆总量约为17.4万t,占30%。随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会引发山火。部分农户将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推入河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污染水体。
(未完,全文共18945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