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提高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思考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阵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随着《余姚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余姚市“文化燎原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的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村落文化宫等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经营管理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是实践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切合文化民生主题的有力举措,更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利用情况的分析,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作一探讨。

一、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先后完成“东海明珠”创建工程和“111”文化建设工程目标的基础上,我市于2007年提出实施“文化燎原”工程,旨在通过创建文化强镇(街道)、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村落文化官、自然村文化活动点和文化示范户,建立健全“镇、村、点、户”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网络。目前,我市已有文化强镇7个,建成集镇综合文

1化中心9个、村落文化宫183个,村落文化宫建成数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有3个村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17个村落文化宫创建成为宁波市级基层文化宫,一半以上的文化宫达到余姚市特级和一级文化宫标准,泗门镇等部分乡镇已率先实现了村落文化宫的全覆盖,同时,127个行政村的406个自然村建有“六个一”文化活动点,活动点总数达到1100多个。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2008年,“文化燎原”工程被评为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一等奖;我市积极构建“15分钟文化活动圈”的做法还被选定为文化部文化干部培训教材案例。未来几年,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前景。仅2009年,计划新建集镇综合文化中心3个,创建文化强镇2-3个、体育强镇4个;计划新建村落文化宫40个左右,自然村文化活动点60个左右,为全市人民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提供宽广的平台。

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使社会公众在闲暇之时有了休闲、娱乐、学习、聚会的场所,对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乡风文明有着显著的成效。但现实中也存在部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建设预期的成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一些已建成的村落文化宫存在部分被挪用、挤占的现象;个别村落文化宫在完成考核验收命

2名的使命之后就被闲置;甚至有极个别的村落文化设施被用来从事赌博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未完,全文共20676字,当前显示12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