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强化党内监督的途径、方式及对策措施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员干部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令,也为实现“三清”目标绘就了路线图。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武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表明,贯彻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是当前和今后加强党内监督的重点工作。探索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方式及对策,必须把握监督的基本规律,从监督的有效性、机制、体质和制度等方面统合思考。

一、目前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内监督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但部分领导干部由于认识不到位,治党不严,加上监督制度、体制不够完善,监督指向失衡,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等等,党内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监督认识不到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没有把党内监督放到应有的位臵,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党不管党的问题严重存在,致使党内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内不正之风不闻不问、麻木不仁。有些领导

—1—

干部不讲正气,“好人主义”盛行,因为是“熟人”、“名人”、“亲人”、“有背景的人”,而放弃党性原则。

(二)监督执行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订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党内无制度可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制度不配套、不系统。二是制度不科学,缺乏操作性。如有些制度过于抽象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执行中比较困难。有些制度只有定性规定,没有定量规定,执行中弹性过大。有些制度只是实体规定,缺乏必要的程序规定,执行中的随意性太大。这些都不易监督。

(三)监督指向失衡。我国是以上级党委为领导中心的权力辐射体制,上级是下级的全权领导者、管理者,同时,也是最具权威的全能监督者。实际中,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监督,忽视平衡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档”和误区。如党内党员对党的组织监督、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党的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的监督、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等等很难到位。但作为一个民主的执政党,其党内监督应形成自上而下、平衡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立体网络。

(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党的十二大确立了党内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同由党的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但监督机构并不是向产生它的代表大会负责,而是向同级执行机构负责。上——2

级纪委对下级纪委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同级党委却对同级纪委实施全面领导,从人事任免、人员编制、经费乃至一系列问题,都由同级党委统筹安排。因此,实际上纪委只是同级党委的执行部门。这种组织上的粘连关系和指导与领导强弱不等的运行方式,也决定了纪委很难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大权在握的党委“一把手”实施真正的有效监督。同时,同级党委的主导作用,势必造成来自同级的干预,掣肘太多,事事请求汇报,严重影响执纪的公正性。虽然按规定,上级纪委可以监督下级党委负责人,但由于距离远,弹性大,监督功能趋于弱化,只要不发生重大问题,上级对下级往往形同“虚监”。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未完,全文共14256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