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市构建社会舆情预警体系的研究报告

察民意

知民情

聚民智

——关于我市构建社会舆情预警体系的研究报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社会转型升级日益加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深层次矛盾不时暴露显现,各种思潮影响明显增多,整个社会舆情呈现复杂多变、高发频发的趋势。尤其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舆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急剧增长。如何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成员的思想动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围绕构建社会舆情预警体系这一课题,召开专题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听取群众意见、学习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一、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社会舆情成为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征

舆情,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情民意”,是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中国早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训。重视人民群众呼声,重视社会舆情反映,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舆情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2004年,中宣部设置了舆情局。国务院新闻办开始进行网上舆情监测。各省统计局纷纷建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党委宣传部或办公厅内设立舆情处。一些地区如南京、成都等将舆情工作将纳入执政绩效考核。“像预报天气一样监测社会舆情”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对社会舆情工作的明确要求。

1、加强舆情工作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及时体察民情,全面把握社会动态。舆情工作就是通过一整套收集、分析系统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群众想说的话、盼望政府做的事有效反映出来。例如,国家开展的2010年舆情调查就充分表现出这一效用: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医疗卫生、教育公平、调控房价这“三难三贵”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其中,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备受关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新华网的调查结果中也位居前列。另外,户籍改革、养老保险、反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网络问政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而成为前十大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做好舆情工作,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分析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诉求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真正了解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全面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和社会动态,为问题的有效化解提供可靠的前提保证。


(未完,全文共26009字,当前显示11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