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急剧的加大,但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督管理乏力、缺乏审计等问题相当突出。加强审计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就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破解途径入手,期望可以对高校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科研审计难点破解途径经费审计

2015年年初,教育部就以教财[2015]2号文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维护资金资产安全。对于高校来说,科研经费审计就是重点领域审计之一,因为科研经费特别是国内重点建设高校科研经费收支比重占全校收支比重非常大,并且不时出现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现象:改变科研经费的用途、转移挪用科研经费、使用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等现象频出,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现象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监管的重要性不断的凸显。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明确各责任人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科研经费支出合理、规范、安全,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整体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审计难点

1、科研人员对经费认识上的误区,增加审计难度

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争取来的,除了上交学校的经费以外剩下的所有经费都应属于自己,课题组负责人享有绝对的支配权,任何人员不应该横加干涉。科研项目负责人普遍认为科研经费属于个人财产和资源而非学校财产和资源。正是这种认知上的惯性误区,产生了科研人员对审计的不理解、不配合及产生的抵触情绪,阻碍了审计监管,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2、科研经费开支的相关性界定相当困难

由于审计人员在科研领域认知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对经费支出合理性判断缺少依据,费用的相关性认定困难。就目前来看,存在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的混支、混花的现象。让审计人员仅凭立项资料和项目任务书很难做出恰当、合理、准确的判断。容易造成科研成本核算的不真实,数据的失真。

3、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审计面临较差的审计基础

编制科研项目预算不像编制建设工程项目预算那样,工程项目预算有一套成熟的预算定额可以套用。而科研项目预算缺乏套用的标准,完全靠科研人员以往的经验来编制,加之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给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带来很大的难度。再加上预算编制在项目立项的时候并不是重点审核的部分,不注重明细及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最后导致实际执行与预算脱节较为严重。预算不能有效的约束支出,使审计人员面临较差的审计基础。

4、任务的突发性、急迫性和临时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突发性、临时性的工作要求,对科研项目进行批量审计,并且急需审计结果,而此时如果审计对象的时间跨度大,工作量重,加之审计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即抢时间又赶进度的情况下,内审部门有时为了不影响科研人员申请下一个项目,提高学校科研总量,也为了使课题能够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审计人员不得不简化审计程序,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服从学校发展大局。这时审计报告成了结题验收的必备材料,审计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审计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5、缺乏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难以开展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科研经费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可参考的绩效考核评价的审计依据,无法对科研经费绩效做出量化和定性的评价和描述,所以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工作就难以开展,向多领域拓展审计工作受到限制。

二、破解途径

1、加强宣传力度,转变惯性认识误区


(未完,全文共20407字,当前显示14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