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多次重要讲话更是指明了当前和今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明确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上。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我市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契机,提出了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打造哈尔滨市半小时现代农业经济圈为目标的哈尔滨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该项目可解决我市中心城区鲜活农副产品和蔬菜供应的问题,可改善阿什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是造福全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市“菜篮子”工程问题,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于我市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比较早,未利用地少,郊区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新增耕地率5%的立项标准,一直以来我市未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重点。因此,我市在土地整治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积累,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形成,而该项工程5年内总投入60.53亿元,整治面积达225万亩,横跨我市6区、2县(市),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利益协调难度大,特别是当今的土地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不仅仅是单个土地整理、开发或复垦项目的简单累加,而是区域内各项用地的综合考虑和统筹兼顾,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困难,如何稳步开展好如此重大的项目工程是当前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推进该项目实施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着力统筹谋划加强机制创新

为确保该项工程5年内如期完成,真正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长效的规划驱动机制。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依据、重要支撑,是确保土地整治统筹布局的前提。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和指导作用。因此,我市应高度重视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积极引导项目区所在区、县(市)参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建立并完善区县(市)、乡(镇)及村的三级监管体系,尽早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地。编制规划要立足实施、重在落实,确保可行,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确保规划的强制性地位,建立有效的规划效能监督机制,加强规划监督检查,避免重规划、轻实施,使规划失去其价值。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土地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多方利益,组织与协调工作极端重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多方合力。而土地整治中打破部门界限实现“部门协同”是一个大难题。对此,我市必须坚持政府牵头下的多部门协同运作,运用和整合各部门涉农的政策和资源,结合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项目建设中的领导、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该项工程。


(未完,全文共54063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