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保障四有工程调研

——对盐城市实施农村“四有”工程的调研省思

盐城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市域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下辖两市、两区、五县,是江苏省土地面积第一,农村人口第一的大市。同时,盐城又是一座活力四射的、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盐城沿海开发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摘掉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工作,通过实施全市农村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农民“四有”工程创新实践,着力加快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在苏北率先实施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逐步确立了盐城市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和全国的知晓率。本文通过对盐城市创新实施农民“四有”工程的实践调研,拟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启示。

盐城市开展农村“四有”工程改善基层民生的实践探索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盐城市2008年起以行政村为单位,从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急需的领域着手,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实现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为目标的十村示范、百村试点、千村推广“四有”工程建设,注重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进行城乡统筹的大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

9、20

10、2011年盐城市政府连续将“四有”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12年市政府提出以镇为单位,全面实现农民四有建设目标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四有”工程建设

1、以党的长期执政、社会和谐为目标改善人民生活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三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9.8%,gdp总量已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万多亿元,人均gdp已经1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及所具规模,已经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现在国家提倡“反哺农村、回报农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根据调研可知,盐城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2008年初提出了围绕全市广大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四有目标,突出制度安排,规划先行;突出农村重点,城乡统筹;突出共济普惠,彰显职能的工作指导思想,巩固发展城市工作,探索实践农村工作,并在全市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四有”示范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通过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未完,全文共18653字,当前显示12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