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学派咨询理论之比较[合集5篇]

第一篇: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学派咨询理论之比较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摘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哲学理论基础.论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关键词

心理学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_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木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人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但是传统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贬低人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因此人木主义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叽人木主义心理学其理论产生是出于反击当时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木主义心理学认为在这些心理学中,作为心理学核心的人的心理现象的木质属性没有得到正确阐述人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在心理学的基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狄尔泰和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戈尔德施泰因1939年《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是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石,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木来是山哲学提出的概念。第一批系统讨论人木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陆续发表的,其中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1943)《动机和人格》(1954);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门951)、《论人的成长》(1961);及梅主编的《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的新角度》(1959)。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木主义运动进一步深化。其内部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一方的自我实现说和以梅及其他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为另一方的自我选择说。此外,代表人木主义心理学主流的自我实现理论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向。罗杰斯一派仍坚持以个体心理为中心的研究,但另一些人已开始研究超个人的心理学,探讨个体意识如何超越自身而同广阔的世界相融合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未完,全文共26765字,当前显示10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