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四十自述读后感

这本传记记录了胡适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在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的渐渐成长与成熟。从胡适先生的童年时代开始,就与其他的小伙伴不同。童年时代的胡适先生在母亲的教育下,就开始接触书籍,开始读万卷书。母亲对于胡适先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母亲不但恪守着丈夫对于胡适先生的遗愿,更多的是成为了胡适先生教育方面的领导者。母亲为人处世沉稳,能忍,包容,和气。这使得胡适先生养成一种温文儒雅的性格。正像胡适在书中说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这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可以看出母亲对胡适先生今后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很大。

其中,胡适先生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敬佩。胡适先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理念的灌输下长大的,但是胡适先生却没有沉浸于此,而是热情追求新的事物,新的文学,新的方式。胡适先生是睿智的,眼界是开阔的,思想是非凡的。尽管生活在那样一个旧时代,但是,胡适先生却敢于突破陈规思想的束缚,敢于独立思考,这从他的有神论到无神论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同时,与胡适先生一起在上海留学的朋友对胡适先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由于朋友的不理解与批判,使得胡适先生更加的懂得思考,才能让他更加的坚定自己的文学改革道路,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伟人。

我们应该感谢胡适先生对‘白话’的坚持,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母语现状,才让我们从难懂拗口的文言文中解脱出来。胡适先生对国名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伟大的。

第二篇:《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夜晨198

1《四十自述》是一本近200页的小书,有点现今领导干部自传的味道。自序里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文学,为此到处劝身边的老辈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应允,可终不肯下笔。其中,林长民先生答应五十岁生日写一部,不想生日过半年就死在战乱里;梁启超也允许过,可一向健朗的他不料只活了五十五岁。岁月无情,命运多舛,人来之匆匆,去之忽忽。胡适先生怀着抛中年之砖、引老年之玉的心,着手写《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四十自述》原本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是1891年到1931年,共40年,很遗憾只写到前两个阶段。书中介绍了其父胡铁花,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两任妻子亡故后续贤冯顺弟;其母冯顺弟,17岁嫁与胡铁花,23岁守寡,46岁病故。对于胡适这个阶段的经历,概括一下就是:

幼年丧父,家道崩殂;与母相伴,度日辛苦;

自幼孱弱,勤学好悟;三岁识文,得入私塾;

勤诵五经,通晓四书;痴迷小说,埋头苦读。

十四离家,求学于沪;辗转三校,经历学潮;

十七任教,十八编报;理想受挫,也曾堕落;

思母懊悔,重新振作;改名胡适,应考留美。

游学海外,思虑国学;字应怎写,文该怎做;

书信争论,激烈辩驳;贯通古今,揭密文学;

一脉相承,首倡白话;身体力行,改革先锋。

胡适故居安徽绩溪

《四十自述》全书浸透着一种真实感,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平铺直叙,有时夹叙夹议,匆匆读完后,细细得品咂,有几个启示:

1.卓荦也得父母争


(未完,全文共6232字,当前显示12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