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其后卫生部又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同时指出,承担医疗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对康复负有重要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1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现状1.1康复科设置的几种模式和特点1.1.1独立设置康复科
在新建医院或医院管理者较重视康复的医院中,一般独立设有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科设置合理、完整,可在短期内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利于学科健康发展,关键是必须选好学科带头人。
1.1.2在理疗科基础上组建康复科
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是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组建、发展康复医学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但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发展较缓慢。
1.1.3在临床科室基础上设置康复科或开展康复工作
确切地说,此种康复应称为医疗康复。如在神经内科或骨科等临床科室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促使临床医务人员具有康复意识和手段,尤其有利于专科疾病的早期康复;缺点是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和病种局限而影响康复的完整性。
1.1.4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设置康复科
有些综合医院在原有科室基础上,挂一块康复科牌子,添置一些康复设备,部分地开展一些康复治疗工作,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种松散组合只是一种为应付检查的权宜之计,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康复的开展。
1.2康复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现象
自20多年前现代康复医学理念从西方引进至今,我国的康复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内的康复医学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快的省、市和地区,康复医学发展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二是受观念的影响,与全民康复意识的普及有关,普及程度高的地区发展相对较快,反之则较慢。2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问题2.1康复的观念依然陈旧
2.1.1政府官员的观念重形式、轻内容
政府官员对康复工作的重视多是在形式上,缺少实质性内涵,呈现“三多一少”现象,即政府官员在康复学术团体中兼职较多;针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社会捐赠较多;政府的一般号召多;支持康复发展的政策性导向较少,因此,尽管费力不少,康复医学的发展仍较缓慢。
2.1.2医务人员的观念重临床、轻康复重临床、轻康复的意识在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医务人员认为,临床工作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精力去搞康复,因此把康复作为一项从属工作。有些医院管理工作者则单纯考虑经济效益,认为开展康复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多,而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不愿在康复方面多花精力。
2.1.3患者和家属的观念关注生命,忽视健康
家属对患者的前期抢救治疗,往往舍得花钱,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但对后期的康复治疗则不易理解,认为回家锻炼,慢慢恢复就可以了,以致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殊不知,一旦后遗症形成,则悔之已晚。
2.2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2.2.1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
国内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唯独康复医学教育20多年来发展甚慢,至今全国仅有两所康复医学院及少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康复专业,加上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康复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超过1000人。在美国,康复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已形成医师、护士和治疗师培养三足鼎立的格局。
3.2.2康复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未完,全文共14463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