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的调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城建电子二班瞿磊)摘要:2010年7月14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服务团队之“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六安、金寨等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调研活动。在本次调研中,队员们主要围绕了“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这一主题进行,并在调研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调研成果。
关键词:教育现状优良传统光辉历程正文
爱国主义传统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家庭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很重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没有把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服务团于2011年7月14日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深入革命老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热衷于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并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实践地金寨县现状(1)金寨简介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西、南两面与河南省、河北省毗邻。早在1924年,金寨县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底,笫四次反围剿后,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军第一县。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等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金寨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革命传统气息给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2)金寨县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在实践活动开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走访当地人民群众、革命遗址管理人员以及服务团的所见所闻了解到金寨县拥有多处革命教育基地,但参观、学习人数不多,利用率不高。
二、该项目的实施目的和意义(1)实施目的
鉴于金寨县的革命教育现状,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服务团的实践活动旨在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促进其自信、自尊的培养和自我发展。
(未完,全文共11336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