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当前,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使得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产业层次低。产业发展缺乏大企业支撑,缺乏适应市场调节、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造成了农产品销售不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市场运营机制差。由于现有的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订单标准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体来看,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如何发挥县域优势、基础和潜力,整合资源,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政府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企业外出考察,多方调研,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做样板。政府要从广义上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等相关部门要从狭义上对该规划的实施定标准,定措施,实时盘期,定时跟进,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要加大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力度,探讨“政府、企业、农民、银行”四位一体的新型融资模式,通过科学的利益机制、组织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金融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参与的新型产业融资模式,建设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严管理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工程,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高投入、高效益、高环保、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发展理念,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措施、高新管理模式,使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帮扶式反哺、科技提升式反哺、资源转化式反哺”的合作共赢形式。
二是促合力、共谋划做产业。要积极探索参与各方关联度高,责、权、利分明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贴息、土地流转配套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倾斜式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根据企业信誉度,通过企业融资担保的方式,降低门槛,降低利率,既能有效完成扶持“三农”的贷款任务,又能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通过设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的模式,提供生产流动资金、承担生产经营风险的方式,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管理,帮助合作社解决生产投入资金;农民通过组织入社、大场大户合作社的方式,实行企业租赁、产权托管的产业发展模式,迅速形成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农民收入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实现农民当老板,企业来打工的产业发展局面,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产业化发展。
(未完,全文共10905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