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民工调查
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2010年第7期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导致工资不平等的问题症结不在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的一系列压低工人的保护和发展能力的制度性弊端刘开明
工资不平等和农民工(外来工)是理解最近30年的中国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关键。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以外来投资和出口参与经济全球化,用国内廉价劳动力优势换取稀缺的国际资金、技术、市场、自然资源,实现了国家经济的振兴。可以说,以外来工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co)在“珠三角”和“长三角”210家出口加工企业作了调查,笔者运用这些内部搜集的工资和工作时间数据,来测量这两个地区外来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并以此比较外来工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工资差距。汗水撑起经济奇迹
200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以中国1.2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8%的国内生产总值,40%的政府财政收入,以及56.45%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
的货物出口额。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增长率仍然高达12.6%。如此高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中间加工”环节的廉价劳动力,因为这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8500万左右外来工(其中包括5900万跨省外来工,和2500万省内外来工),占全国外来工总数的60%。
但是,这些外来工,其工资不仅远远低于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和农村居民,甚至低于全国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外来工”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种模式,这是跨县域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即官方称之为外出务工经商或“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市民和雇佣者一般称之为“外来工”。“农民工”(简称“民工”)是将人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结合起来的名词,指的是户籍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08年底,包括外来工和“离土不离乡”的本地农民工在内的中国农民工总数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中国非农业就业人口的48.15%。到2009年9月,全国外来工总人数达到15097万人,他们主要来自贫穷的中西部地区(达70.4%)。2008年各省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当年数量较多的省份为:河南2100万人、四川2023万人、江苏1700万人、湖南1200万人、安徽1100万人、湖北1036万人、江西1000万人、广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
西790万人、重庆700万人、陕西643万人、贵州560万人。这些农民工绝大部分流向东部沿海地区(66.7%),分布于制造业(37.9%)、建筑业(18.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7%)、住宿和餐饮业(8.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等国民经济的主干行业。挣扎在最低工资线上
(未完,全文共16576字,当前显示12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