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点多面广,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管理上难度很大,加上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潜在的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因此,操作风险的防范中加强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操作风险的现状
(一)多种多样违规,以信贷为主。信贷业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户多贷、多头贷款、跨地区、垒大户、冒名贷款、借名贷款等违规发放贷款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贷款损失严重;同时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催收不及时,也会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其原因是业务操作形成的风险。
(二)无视法令制度,违规章操作。从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和案件的实施形式看,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或者是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真空加以实施。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领导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协助办理违规办理信贷业务。
(三)责任追究未到位,处罚无力度。从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看,普遍处理较轻,有的只是以罚代处,或者只处理基层行社不处理管理层,只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不追究上级领导责任。有的虽然追究了
1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但多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执行力不大。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有的制度缺乏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由于无章可循和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大量的违规操作发生。另外,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制度效力递减。
(二)员工素质偏低,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员工学历和素质偏低,又得不到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员工自身免疫力不强,在业务操作中,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重要岗位人员行为缺乏考核和监督,交流、轮岗、强休制度不落实,为少数人利用职务便利作案提供机会。
(三)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内审不严格。一是岗位相互制约监督意识不强,如实行双人临柜、相互监督的制度,但临柜人员未认真核对和监督。二是事后监督岗未履行监督,事后监督岗虚有其名。三是内审不严;稽核和检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使之流于形式,于是使违规问题和案件得以长期隐藏、并连续作案。
2
(四)考核目标不科学,太注重效益。基层单位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纷纷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存款、收息、“双降”、贷款营销、代理保险等指标齐全,并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薪酬挂钩,员工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往往不择手段,各种踩线违规现象愈演愈烈,正向激励作用明显走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是发生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
三、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深入到经营活动的广阔领域开展审计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参谋作用,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做好服务
(未完,全文共17311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