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实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探析

【摘要】

商业银行金融案件频发多是由于内部控制系统运转低效造成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执行的有效性、反馈和补救措施的及时性。文章在分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安全运转,依赖于每一个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作、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案件频繁发生,严重地危害了金融业的安全。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操作,致使形成49亿欧元的亏空,引发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动荡;同年,受美国次贷危机所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林银行巨额亏损、花旗银行濒临破产。国内商业银行同样也出现多起巨额案件,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些案件的发生,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几乎都和银行的内控制度有效性严重不足有关。因此,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更是防范金融危机、保障金融业安全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并对有效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的权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美国coso委员会指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提高经营效益、防范资金风险、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的目标。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三是内部控制反馈和补救措施的及时性。换言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即通过不断动态的调整事前、事中、事后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措施来实现控制效果和控制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

我国银监会在2004年1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规定: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各级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综合评分及内部控制等级,通过内部控制等级的确认可以反映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但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方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对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等级评定结果。因此,难以直接获取我国各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状况的资料和数据。

为了获取内部控制绩效的信息,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建立其他的数量模型和测度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了研究,如张同健、胡亚会(2008)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绩效测度体系,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因子协方差矩阵得出结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内部控制缺乏持续监督性;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审计活动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信息系统滞后,缺乏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之间相关性较低,要素之间没有起到较好的支持功能与协调功能。


(未完,全文共22652字,当前显示13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