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努力实现无水分的经济增长

李扬

2013-5-176:58:16来源:《求是》2013年第10期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承继了从2011年开始的结构性减速趋势,基本稳定在一个较过去30余年平均值略低的新平台上。在发展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那样,更加追求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在这个意义上,比过去稍慢但质量效益均有所提高的增长速度,正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恰可为我们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切实的物资保证。

一、经济增长的水分之辨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这是近300年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但是,30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其间还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显著者,这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打了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很难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同步提升。这些代价便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水分。

概括而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水分,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的效率降低上。

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相当于gdp一半的高投资以及接近gdp10%的净出口支撑的,仅此一端,便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有关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在下降,但到2011年仍高达4%左右。

从产出看。对于我们这种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中是否存在水分,关键要看投资能否形成有效供应。如果投资变成“胡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与这部分投资对应的增长率就是水分。更有甚者,一些投资固然形成了现实生产能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并进而迫使业已形成的生产能力长期闲置,与这样的过剩生产能力相对应的产值,同样构成经济增长的水分。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传统产业的产能大面积过剩已是痼疾,就是在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增长势头也令人担忧。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仅达80%稍高,按照85%—90%正常水平,我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危险水平。应当说,产能过剩已经形成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死荷重”。

从综合效益看。近年来,在增长至上的激励机制下,各地对增加投入普遍高度重视,但很少顾及产出的质量,更忽略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联系。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伴随经济增长率的高悬,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中国全社会的增量资本产出比的数据,清楚地刻画了这一变化的轨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增量资本产出比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1979—1995年,平均为2.3;第二阶段是1996—2011年,平均为3.5,后一阶段竟比前一阶段上升了52.2%。与相似增长阶段的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现阶段增量资本产出比明显偏高。

二、经济增长水分的体制根源

从发展规律看,我国经济至今仍处在赶超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规模扩张明显,结构性盈利机会充足,增长更多呈现出外延扩张的特征。与此对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水分相对大一些,亦在意料之中。


(未完,全文共23594字,当前显示14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