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救灾救济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救灾应急水平
泰山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镇。共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人口6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1万人,非农业人口46.2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我区救灾救济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制度为基础,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为配套,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救灾救济体系,全区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
一、建立三大体系,提高应急应灾水平
一是建立组织指挥体系,确保机构到位。区成立了由分工领导任组长,民政、财政、公安、卫生、科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处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并建立了救灾救济工作站,社区(村)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站,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有条件的社区、村建立救灾紧急物资库,配备了灭火器、安全绳、救灾帐篷、被褥和饮用水等必需品,为做好救济救灾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确保落实到位。区、处镇、村(社区)进一步完善了《泰山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自然灾害等级、响应机制、部门职责和保障措施。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次设定了四个响应等级(一级、二级响应由区减灾委主任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三级、四级响应由区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救助工作),全区突发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三是建立应急队伍体系,确保保障到位。区建起了有300人组成的10支应急队伍,各处镇也建起了相应的应急队伍,村(社区)普遍成立了民兵应急救援、医疗应急救援、社区巡逻救援、青年志愿者救援、街道抢险救援、治安消防应急救援等伍,救援队伍由50岁以下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民兵、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医疗工作者等组成,目前,全区共有应急200余支,救援队员达300余人。
二、做到“五有”,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居民避灾救灾能力,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目标,加快了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在全区城乡社区推行“五有”,打造“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未完,全文共12305字,当前显示9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