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接地气的改革才能不背离民意

邓聿文《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21日02版)

中央深改组召开了最新一次会议,一口气推出了七项改革举措。中共中央总书记、深改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会上还就改革要接地气的问题发表了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在国企、财税、金融、司法、民生、党建等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要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改革要接地气,这个提醒确有必要。

首先,改革不接地气,会造成改革的方案或措施出现偏差。所谓接地气,无非强调改革要切合实际,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影响公平和发展的问题。不接地气,就只能凭空想象,或者从第二手材料中来制定改革方案。虽然现在推出重大的改革措施前,一般都会有个调研论证过程,但若不接地气,这个过程极可能沦为表面功夫,作秀,或者抓不住重点、难点,百姓关心的焦点,从而推出的改革方案和举措失之偏颇,不是百姓需要的。

其次,改革不接地气,会造成改革得不到百姓支持,无法落地。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与百姓利益相关的问题最容易得到他们的关注,从而,基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也最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护与支持。改革不接地气,看似也要解决问题,但要么这些问题百姓关注度不高,要么现阶段不是很迫切,要么虽很迫切,但现阶段缺乏解决条件,强行推行反而会坏事。因此,不论出现哪种情况,1不接地气的改革都很难得到百姓的诚心支持,而没有民意支持的改革,是很难走远的,多半落实不了,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

第三,改革不接地气,甚至会出台损害百姓利益的改革方案,从而遭到他们的反对。背离百姓的需求,损害了他们利益的改革,通常都是不接地气的改革。

我们还可以列出改革不接地气的许多后果。但要指出的是,强调改革要接地气,不是简单地去讨好和迎合百姓。一些既与百姓利益切实相关,又于社会长远发展有利的改革,可能短期内不易得到百姓理解,不讨他们的欢心,但从社会的整体效应看,又必须推出,对于这类改革,就需要讲道理,反复地讲,同时做到在改革推进中,将百姓的阵痛减到最低,相信民众并非不讲理。

改革为什么会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究其根源,同利益和观念有关。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再分配,而且越到后来,帕累托累进的、多数人都得益的改革越少,利益博弈的色彩越浓,这样的改革摊到谁身上都不乐意。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改革方案的人,主导改革者,如果不沉下心去进行艰苦的调研,或者调研走马观花,乃至屁股坐歪了,不从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出发,而只为了少数资本和权贵集团的利益,如此改革是不可能接地气的。

另一种情况是改革主导者的观念出了问题。他们也想为百姓谋福利,至少他们在制定改革方案时,不是从私心出发的,但他们头脑中没有群众观念,精英意识太强,认为在关系到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改革方略的制定上,不能唯民是从,跟在群众的后头,去迎合民意。在他们看来,百姓多半是自私和目光短浅的,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如果听取百姓意见,以百姓意见来制定改革方案,改革就会沦为民粹主义。这种精英意识妨碍他们从群众中听取合理的意见,改革也就不可能接地气。


(未完,全文共8587字,当前显示13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