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
一、建筑
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消毒隔离设施配置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从硬件设施方面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一)建设或改造计划
感控小组成员必须参与建设新医院或改造现有设施的计划小组。在此过程中,感控人员的职责是检查和批准建设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1)医院的通道和流程应尽量减少高危人群的暴露。2)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空间隔离。3)配备合适数量和类型的隔离病房。4)配备合适的洗手设施。5)地板防滑又便于清洁。
6)隔离病房和特殊临床科室(如手术室、移植病房)有合适的通风设备。7)改建时防止患者暴露于真菌孢子。
8)具备合适的自来水装置以减少军团菌感染。
(二)建筑隔离
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功能要求,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应进行区域性划分,并进行严格的区域性管理,同时还要避免建材对健康的伤害。
1.医院隔离(1)建筑布局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可以将医院分为4区:1)a区,低危险区(清洁区):不接触患者的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b区,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非感染患者,非高度易感患者的护理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3)c区,高危险区(污染区):有感染患者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4)d区,极高危险区:高度易感患者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室、新生儿病房、创伤病房和血液透析病房、移植病房等)。(2)隔离要求
1)各区分开,各区所属科室相对集中。感染性疾病科或隔离临床科室要相对独立,远离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2)消毒供应中心、手术部(室)、内镜中心和口腔科的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应符合相关规定。3)明确服务流程和交通流量。建造医院或重建医院要求考虑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内部人流、物流的交通设计,以及可能污染的地方。我们可以画出人员(入出院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物资供应(消耗物、无菌物品、饮食、衣服等)以及气体、液体、废弃物的流量和流向。医院服务流程包括:
a.患者进入医院门、急诊,住院接受治疗或出院流程。b.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c.清洁物品供应流程。
d.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e.医院内各科相互联系的流程等。4)设计交通流量和流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a.清洁回路和污染回路分开的原则,人流物流分开原则,短距离、快捷通路原则,防止因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工作人员通道、污染通道。手术室和供应室可以通过电梯连通。
b.如果每类物品都经过正确的处理,如灭菌物品和废弃物封闭在安全容器内,外表没有生物污染的危险,电梯可供医院工作人员、患者、探视者使用,可用于灭菌器械和废弃物的运行。c.感染患者必须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分开。同样,污染区也不得危及非污染区。5)医院应配备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6)通风系统尽量区域化,放置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7)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3)建筑材料
对于医院的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内部表面建筑材料,地面材料必须是易于清洁和耐消毒处理的。不同的危险区域、功能划分和隔离方式,都要考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2.区域隔离
区域隔离是避免医院内住院治疗或手术患者,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或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方法。也就是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
(未完,全文共7106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