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我国南方地区的悬棺葬

摘要: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葬式,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琉球群岛也有此葬俗,甚至在遥远的太平洋岛屿中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也有悬棺葬的发现。悬棺葬最大的特点是,人死以后并不入土埋葬,而是把险尸棺木高置于峭崖绝壁之上。丧葬习俗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悬棺葬的研究,更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悬棺葬的研究,可以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方面来探讨我国广大南方地区的民族历史及其民族关系史。研究这种葬俗的起源及其流传,对于探讨我国南方一些民族的来源、民族迁徙、民族融合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对于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悬棺葬的研究既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考古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悬棺葬起源发展含义综述:

据学者考查。“悬棺”一词最早来自公元6世纪,《太平御览》卷四七《武夷山》条,肖子开《建安记》引南朝·梁陈间人顾野王(公元519一581)谓福建武夷山,乃“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1946年,著名民族学家茵逸夫先生等赴川南考察,1948年苗逸夫在《僚为讫佬试考》一文中,首次把“悬棺葬”作为专有名词提出。之后,“悬棺葬”一词逐渐为众多学者接受。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在中国悬棺葬年代中最早且为古代越族之葬习。关于悬棺葬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育有三男一女全家迁居凤凰山狩猎务农。因盘瓠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的岩洞中。其后代代沿袭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葬习俗挂在峭壁岩洞中安葬。根据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发现,我国悬棺葬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重庆忠县卧马函、重庆奉节县夔峡、风箱峡等地分布较多。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还各不相同。例如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而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的悬棺葬不仅分布广泛,并且具有地方特色和年代特色。

本文着重梳理南方地区有关悬棺葬的主要信息。

1.置棺形式

(1)木桩架壑式。棺木一头置于天然岩洞或岩石裂隙之中,另一头架于绝壁的木桩上或者将棺木架置于陡峭的岩石裂隙中所打木桩之上,此种形式见于福建武夷巾、湖南、四川等地,在湘西沉水两岸和川东长江三峡地区尤为常见。

(2)崖洞式(包括天然岩隙式)。即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洞穴或裂隙,略加修整、(垒筑、填平)置棺其内。这种形式在各地悬棺葬中均有发现。

(3)横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长方式横兔奋大小宽窄以容一具长约2米,高、宽约为0.5米左右的棺木为限,棺侧外露,这种置拾方式见于川南、川东长江三峡、黔东北等地,(4)方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约15米或稍小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穴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此种形式在川东南、湘西和鄂西等地常见。

(5)悬崖木桩式。在临江绝壁上开凿小方孔,打入木桩,然后架棺其上。这种形式主要见于川南等地。

(6)崖缘式。在海边陡峭崖壁上常有突出的狭窄崖缘形成天然平台,棺木置放在其上面,此种形式在台湾和东南亚海岛地区较为常见。

2.葬具形制


(未完,全文共13359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