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23年来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广大高校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我院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依托,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形成“引领朝阳与爱同行”李楼乡爱心支教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天使不孤单”湖光小学支教活动、四点半“阳光课堂伴爱同行”活动、“至白首伴同行”敬老活动、“筑爱夕阳”老年人修养院活动、龙子湖区残联“援手之行”活动、禹会区残联“益起来”爱心助残活动、业余团校活动和戒毒中心讲解员等多项长期活动。无数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社会、促进自身发展。

尽管如此,目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缺失

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缺乏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大量志愿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阵地,所有志愿服务信息都要通过协会的渠道获得,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排都要经过协会的统一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僵化,不利于志愿者自发性活动的开展。

(二)志愿服务领域单一化

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停留在支教活动、敬老互动、助残活动等社区服务领域,缺乏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高校志愿者的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志愿服务领域的单一化不利于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结合。

(三)志愿服务地点路程较远

大部分支教、敬老和助残地点距离高校较远,志愿者们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可能多于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由于一路颠簸,志愿者们到达服务地点时已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有的志愿者因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参与志愿服务,如此一来志愿服务的质量便大打折扣。

(四)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低

以支教活动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一开始把志愿者当成是孩子们免费的家教老师,两三次活动后觉得志愿者的支教对孩子成绩没有实质性帮助便不再愿意让孩子参与支教活动。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低下打击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缺少被服务者的配合与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也难以为继。

(五)志愿者的服务主体意识较低

许多志愿者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缺乏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视为参与普通的校园课余活动,无法长期坚持下来。不少志愿者一开始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建设志愿服务基地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志愿者可以从基地获取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组织各种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再依赖于学校行政和志愿者协会的力量。将较为消极被动的、听从协会号令安排的普通志愿者变成自我志愿服务意识强烈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人翁。

(二)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

扩大志愿服务领域,使原本停留于社区服务领域的志愿服务扩大到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尊重高校志愿者的个性差异,为不同的志愿者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三)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未完,全文共13799字,当前显示14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