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带一路”关联的素材,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
第一篇:与“一带一路”关联的素材,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写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11日01版)
千里鸿雁至,夏水满春山。绿野葳蕤的5月,中国即将迎来一场国际盛会。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以此为题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将凝聚各方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让更多务实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3年多来,这个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宏伟构想,已经成为沿线各国发展的有效载体。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各领域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开辟了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合作共赢的属性,通天下、利天下的宏大蓝图,“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热情回应。3年多来,这个由中国发出的倡议,写入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转化为国际共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被各方寄予厚望。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世界的目光从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转向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次聚焦北京,聚焦曾经放飞亚太梦想的雁栖湖畔。人们期待这一开创性的历史盛会,书写世界各国携手前进的历史新篇。
(一)
历史铭记,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金秋。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掀起合作热潮。“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其《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文版序言中如是感叹。
丝绸之路,一个诗般浪漫的名字,承载着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各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走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沿着张骞的足迹,穿梭于这条当时“最伟大的高速公路”上。丝绸之路,历史留下的伟大财富。即便所有器物都被岁月掩埋,但只要看看意大利威尼斯的“骆驼之家”,读读“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想想波斯王朝乐器乌得琴、欧洲鲁特琴和中国琵琶的相似之处,就没有人会怀疑这条横亘亚欧大陆,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的风雨古道,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些如串串珍珠般将太平洋和地中海连接在一起的城市,逐渐被人们遗
忘,亚欧腹地日趋沉默。一度沉寂的丝绸之路,蕴藏着人类文明交汇的密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以互联互通精神,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道路,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走廊、文化大长廊走出历史,让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时代的生机。
回望历史,和平合作则丝路畅,战争冲突则丝路绝。丝路之繁华有赖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丝路之兴盛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昌盛。崇尚和平、友好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张骞,还是郑和,都承担了表达和平愿望、传递合作声音的使命。
回望历史,开放包容则丝路达,封闭狭隘则丝路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路敞开胸怀,商旅穿梭,互通有无,福泽万方。从汉唐到元明,古代中国的强盛期都拥有庞大的丝路“朋友圈”,沿线各国都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未完,全文共15690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