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村习作素材库
孩子们总认为作文难做,每到作文,不少学生因“无话可写”或“从何写起”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素材贫乏,无习作之“米”。其实,农村孩子的习作素材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阔的农村就是一座偌大的素材仓库,关键是我们要带领孩子们走进去猎取。
一、走进自然景观在农村,虽然没有能工巧匠构造的花园,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更没有举行航模表演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少年宫,甚至连高楼大厦都不多见,但却拥有上苍赋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在这里,没有浓妆淡抹,没有人为雕饰,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关注它们,珍视它们,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现,独特的感受会油然而生,童真童趣会获得释放,写景状物的习作孩子们就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还颇有情趣。你看学生写路边的野花:上学路边开了几种野花,我都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其中有一种花儿很小,茄子的颜色,外形就像爸爸爱喝的啤酒盖儿,闻一闻,只那么一点儿香气,我轻轻地用手触摸一下,它左右摇摆,像在逗我似的。抬起头,顺着路边看去,它们零零碎碎,真像夏夜天空的点点繁星。
走进自然景观,我首先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游芳草地,去赏绿荷池,去唱秋收歌,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情绪高昂,在一次又一次的亢奋之中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促成其“情动而辞发”。孩子们收获了成功,尝到了走进大自然的甜头,往往自觉地去拥抱大自然而乐此不疲。
二、走进乡风民俗在农村,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正月里拜年祝寿说吉祥话,玩龙舞狮划彩莲船,观灯猜谜闹元宵,求神拜佛请“土地”;三月扫墓“插清明”,避邪驱瘟挂艾草;五月端午赛龙舟,吊唁屈原吃粽子;六月初六晒“龙袍”;七月初七观银河,牛郎织女会鹊桥;八月中秋吃月饼;九九重阳敬老人;腊月家家忙过年,除夕守岁炮声密。还有小孩过周岁,婚嫁迎娶中的闹洞房、哭新娘等等,构成了灿烂的乡土文化,是农村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们留意,教孩子们筛选,其中该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入文。很多的时候,孩子们对此熟视无睹,犹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对此,我常提醒孩子们留意身边的这些乡风民俗,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节日让他们去参与,去体验,并将其当作一次次的作文契机,每当孩子们群情激奋,显现“愤”“悱”之状时,我便予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一篇篇鲜活的习作便应运而生了。
你看一个三年级学生写的《小姑的哭》的日记里这么一段话多有意思:小姑同姑爷回娘家来了,我们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开始吃饭,什么鱼呀、肉呀,小姑尽往我碗里塞,我突然问她:“小姑,昨天你打扮得真漂亮,像白娘子咧。可上迎亲车时,你为什么大哭起来,还不肯上车呢。”一桌子人全笑了,小姑难不好意思的,她悄悄地告诉我:“聪聪,小姑当时看到了你,想到我不能天天跟你在一起玩了,一伤心忍不住就哭了。”噢,我明白了,原来小姑的哭是因为舍不得我。可我又看见奶奶在偷偷地笑。吃过饭后,我缠住奶奶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奶奶说:“这是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出嫁的姑娘都要哭,奶奶那时候哭得还要厉害呢。”我恍然大悟:小姑的哭是假哭。没有对生活的留心观察与切身体验,不把孩子们从“三点一线”的樊笼里放飞到灿烂的现实社会中去,哪来得了真情实感。哪来得了个性化的习作。
(未完,全文共8420字,当前显示13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