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老牌鬼”到“广场舞者”的蜕变

据发起人陈力文回忆,2011年秋季,发明家广场聚集了一帮“老爷们”“老娘们”在此玩带有赌博性质的纸牌、扑克。感叹风气不正的同时,陈力文找到几个熟人,提出组织大家跳广场舞,开展健身运动,得到了许多“老牌鬼”的拥护和支持。退休教师熊云书主动捐资1200元,为舞队购买了音响设备,电工师傅资清和义务安好了供电设施,陈满顺女士则捐赠了60米电缆,广场附近的富都酒店老板免费提供了存放保管音响的场所,身强力壮的王师傅主动承担了早晚拉送舞场设备的重任。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并且民主选出了一个热衷广场舞乐于服务的核心班子。

舞蹈队成立之初,大家什么都不懂,几个教练手把手地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学舞者的动作日趋规范。这天,60名舞友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以凤凰传奇的那首“最炫民族风”作为伴奏舞曲,正式亮相,与观众见面。

65岁的周丛文娱驰,原来患有心脑血管病,血压忽高忽低。在老友的“怂恿”下,她加入到广场舞蹈健身队伍,慢慢地,每天到广场跳舞已成了她的“必修课”。自从迷上了跳广场舞后,周嫔驰越活越精神,连血压也慢慢恢复到正常。

家住发明家广场附近的吴嫂,原先180斤重的“水桶”身材,让她羞于见人。后来,在女儿“小精怪”的劝说下,她每天坚持到广场跳广场舞,同时合理控制饮食,仅半年时间体重就减了62斤。住在发明家广场附近的王师傅,经常晚上打牌到深夜,夫妻经常为此发生争吵,后来他也喜欢上了跳广场舞,自此夫妻和好如初,人也变得精神了。

现在,发明家广场成为许多中老年女性的“欢乐天堂”,部分中老年男性也主动参与其间。据统计,这支队伍目前已有226名成员,已学会了20多支广场舞,只要天不下雨,他们会天天早晚活跃在广场上文章同步发布于淘宝网购物导航网-团宝网360度

第二篇:从田间走出的舞者从田间走出的舞者杨丽萍---记白族舞蹈家杨丽萍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舞蹈的概念让人感觉很空泛,其实在人类还没有语言文字的时候就有舞蹈。起初人们借助舞蹈来相互交流或者表达内心的喜悦。很多舞蹈都源自动物的各种动作。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舞蹈也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舞蹈起源就是为了传播感情,在我看来,到了现在舞蹈仍然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美来表达感情的肢体艺术。

作为白族人,提到舞蹈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杨丽萍——白族人的骄傲,一个从田间走出的舞者。杨丽萍生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当时的她只是千百个能歌善舞的白族儿女中的一个,谁也不敢想他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但她的人生轨迹在她随父母举家迁到西双版纳后发生了变化,他在那里被选入了西双版纳歌舞团,后来又被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如今的她已经被誉为“国宝级的艺术家”是继毛相、刀美兰之后在孔雀舞方面最杰出的人才,被称为“中国第三代孔雀王”。

一般人很难理解在边远地的云南,杨丽萍怎么回去的这么高的艺术成就。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曾经问她:“在一个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艺术熏陶的氛围里能成就这么一番事业,为什么。”杨丽萍很直白的回答:“我生活的环境里绝对有艺术氛围。所有的东西都跟艺术有关系,只是你不在意她而已,恰恰这些东西给了我最好的启示。我是白族,我们从小就很崇尚大自然,崇尚生活的本质。”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未完,全文共12880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