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传统建筑
关键词:礼制;传统建筑
摘要。礼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本文从空间格局、建筑形制、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讨论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与礼制文化的结合及意义。
一、前言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了几千年,在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这套延续而独特的建筑体系深受传统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建筑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表现。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建筑的型制几乎没有质的发展。“大屋顶”和封建皇权一样,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为了维护统治,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中国建筑长时期缓慢的,却是极富韧性的超稳定发展,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即是传统的礼制文化。
礼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套体系。自汉代起,儒家思想被君王所采纳,至此影响了2000多年。古代社会的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王者的统治。
孔子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即所谓的礼,指的就是约束全社会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其中有的是习惯,有的则是明载典籍的条文法,这便是古代中国的礼制系统。礼制营国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周代,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们心目中的礼被提到“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的高度;被作为“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重要统治手段。所以周代建国极其重视建立秩序。“礼者别贵贱尊卑也”,便是礼治秩序的实质。孔子对周礼推崇倍致,并以“克己复礼”为神圣使命,所以礼制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礼制作为规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更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建筑。
二、礼制、礼制与建筑1.礼制
所谓礼制,所指往往不一。强调的是礼的等级名分制度,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诸如封建制、宗法制),又特指礼仪制度(制度化的礼仪)、礼器制度或各种有关的名物制度。传统建筑中的礼制突出上述第一层含义,因为礼制所涵摄和强调的“等级名分”,属于礼的精神和特制。其内核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2.礼制与建筑
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的记录。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不同民族的衣食、器物、居室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建筑在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是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建筑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除受其建造时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之一的礼制思想从城市规划布局到民居院落的形制乃至建筑规制方面都有所体现。
三、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手法1.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
(未完,全文共13498字,当前显示13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