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张渔:扶起“跌倒”的良知,刻不容缓

第一篇:张渔:扶起“跌倒”的良知,刻不容缓张渔:扶起“跌倒”的良知,刻不容缓

2011年10月17日08:14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10月16日羊城晚报)

面对一位小女孩倒在血泊中,面对一个小生命的垂死挣扎,十几个经过的路人如同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对此竟然没有丝毫反应,最后还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妈妈。如此“见死不救”的场景,严重刺痛了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也让我们这个社会蒙羞。

从江苏司机“殷红彬案”、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案”中,扶还是不扶跌倒者或者受伤者,的确成了一个问题。毋庸讳言,不少人或轻或重地患上了“彭宇案”后遗症,“彭宇案”正在日益严重地成为一些人见死不救、冷漠怯懦的“通行证”。

仔细看看我们周围,见死不救、冷漠怯弱的人还不少。有人在街上与劫匪搏斗,没人挺身相助,没人报警,看热闹的人倒是不少;有人不幸落水了,上百人站在岸上观看而无人搭救;有人出车祸倒在血泊中,无人救助,任其鲜红的血液悲怆地流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镜头每天都在上演。

提起“见死不救”我们很容易想到“见义勇为”,因为它们是一对反义词。“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见死不救”事件屡屡发生表明,我们的传统美德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公众的道德良知也在社会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跌倒‟了。

虽然,动辄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不可取,但是,每个公民都有在危险情况下伸出援手的义务。然而,在一个重经济发展而轻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仅靠道德约束,又有几个人能够履行这种义务呢。因此,有必要将这种义务提到法律层面上来。

一个社会要想良性、健康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决不能坐视道德滑坡而不管。不管是为了他人还是为了自己,随同小悦悦一起被车轮碾压而跌倒的道德,都必须尽快扶起来,刻不容缓,否则,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跌倒。

第二篇:如何从如何扶起跌倒的老人谈扶起跌倒的道德王石川:以德报德的佳话扶起跌倒的道德http://.cn2011年09月19日07:33京华时报微博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这是一则温暖人心的佳话,新闻当事人的朴素言行,犹如一束阳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日前,合肥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老太李家珍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善良的刘士圣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她收获了理解和宽容。好人得好报,这是善良对善良的最高“犒赏”;而李老太的家人,一再宽容刘士圣,并说“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尤其让人动容,特别在粗粝的现实面前,它更让人感到宽容的力量。“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社会就能长出更多的善良、结出更饱满的爱。

“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是老百姓最传统的朴素人生哲学,有着最美好的价值观,换言之,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既明是非,也知好歹,更能测善恶,他们期待好人得好报,努力地不让好人没好报。


(未完,全文共8599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