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0305国平:习近平心系扶贫体现家国情怀范文合集

第一篇:0305国平:习近平心系扶贫体现家国情怀国平:习近平心系扶贫体现家国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表明他时刻把农村、农民放在心上。

一直以来,习总书记始终关心扶贫工作,心忧落后贫困地区百姓生产生活,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习总书记多次来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新年伊始,习总书记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考察,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又来到陕北老区考察,并罕见地将陕甘宁周边市县委领导人集中开会,研讨老区的脱贫致富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推进扶贫工作——这是总书记新年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

回顾过去,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6.6亿贫困人口脱贫。这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尤其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最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农村的发展,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13亿多人口大国治国安邦的最大命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第二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家国情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代上山下乡,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故事的一条红线,就是他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艰苦环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书记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书记对家教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其幼年时的家庭中开始孕育形成。

他曾经回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2016年,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未完,全文共14212字,当前显示13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