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游牧中国 浙商谋求跨区域话语权

第一篇:游牧中国浙商谋求跨区域话语权游牧中国浙商谋求跨区域话语权

以浙、粤、闽商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群体,在资本不断膨胀的同时正在国际贸易和国内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5月20日,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在杭州举行。一时间,“中国十大新商帮杭州论剑”的说法,在全国媒体传播甚广,而一场为浙商、苏商推选领军人物的活动也在央视国际频道展开。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应邀出席峰会并致辞。当晚的一次分论坛上,浙江省内一位工商联人士将黄形容为“当代中国商帮„总帮主‟”。

“商帮,这个历史上曾经辉煌与沧桑,赋有特殊内涵的名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又生机勃发了。”黄孟复在致辞中说。

明清两代晋商和徽商的500年辉煌为人熟知,数十年沉寂之后,商帮一词又在中国经济中“复活”,研究人士认为,由于其资金实力和对外扩张的形态,目浙商、粤商和闽商已构成相对成熟的商帮,而苏、京、沪、鲁、豫、冀等地商人群体也在崛起。

“无论如何,在中国经济中,新商帮已成为一种商业现象,这正是这次商帮峰会召开的大背景。”浙商研究会一位负责人说。

“枯木逢春”、“四海响应”、“九九归一”,这三个成语被资深策划人王志刚用来形容中国新商帮的现在和未来,他认为,民营经济最终会突破地域之隔走向融合。

浙商游牧中国

近十几年,从擦皮鞋、修电器等“草根经济”做起,浙商的创业精神被形象总结为“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

5月23日上午9时许,济南市泉城路院前街1号珍珠泉宾馆海棠园内的一间办公室里,徐金荣刚上班就接了好几个电话。他操着让山东人听不懂的浙江诸暨口音,而来电者也多是一口浙江口音。

徐金荣的身份是山东浙江商会会员部部长,他的日常工作是协调300多家会员企业相关事宜。这300多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浙江人在山东省开办的。

浙江省经协办全作处处长吴永平介绍,从2001年至今,像山东省浙江商会这样的浙商企业联合会,已在全国23个省份的首府成立。

事实上,浙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自发商会多达数百家。仅温州一地浙商,就在全国各地有170多家商会。

2004年10月,浙商研究会在杭州成立。新华社在一篇消息中报道说,这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地域商人现象的研究会。

该研究会一位负责人认为,对比我国明清的数大商帮,新商帮起码应具备三个“硬件”:一是原始民间资本积累要有一定规模;二是要有游牧性,即跨出本地域向外拓展;三是要有商会或行会组织。

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下称“浙江省经协办”)合作处工作人员潘金明提供的数据是:省外浙商已设立了近80万家市场主体,注册资本350亿元,投资总资本近6000亿元,年销售额突破了1万亿元。

“这相当于2004年浙江全省创造的经济总量。也就是说,浙商在浙江以外,又建了一个浙江。”潘金明说。

相关统计还显示,截至2003年底,在国内经商办实业的浙商为400万人,在境外创业的浙商则有100万人。

金融史学界认为,我国明清时期存在过晋商、徽商等十大商帮。近年,商界有人提出了版本较多的“中国十大新商帮”,其中一种是浙商、苏商、粤商、闽商、京商、沪商、鲁商、豫商、冀商、汉(湖北)商。

而“浙江帮”,则被商界称为中国第一大新商帮。浙江省经协办在相关的总结材料中,称浙商为“中国最大的商帮”。

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吕福新认为,商帮通常还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而在全国的地域性商人群体中,浙商的特点非常鲜明。近十几年,从擦皮鞋、修电器等“草根经济”做起,其创业精神被人形象总结为“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

商帮“复活”。


(未完,全文共6234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