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水利部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黄委、省局大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全过程,将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与沿黄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接,将黄河水生态、水文化要素融入治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黄河水资源、水景观、水工程的各个要素之中,继续绿化、美化黄河两岸,建设黄河两岸生态文化长廊,建设美丽黄河”。

山东地处黄河最下游,黄河是山东最重要的客水河流,对保障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饮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推动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山东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治河与惠民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各级黄河部门着重研究与探索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基层治黄工作者,笔者认为,在推进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基层黄河部门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在黄河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水文化、水行政等5个方面逐步加以推进,着力提升自身履职执行力,在建设水生态文明中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助推沿黄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构建黄河水资源高效管理体系

黄河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是推进黄河水生态文明的基础要素。面对日益严峻的黄河水资源形势以及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黄河部门应当以保障沿黄民生水利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严格按照《水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一是全力做好引黄供水服务。依据上级确定的取水许可水量,按照总量控制红线要求,严格用水计划管理。积极履行参谋职能,密切关注黄河水情、水质和沿黄地区旱情,协调各引黄灌区错峰引水、早引早蓄。积极争取上级增加引水指标,合理编报用水方案,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坚持实时调度、科学调度,着力提高应急调水效率。二是强化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完善取水口引水申请制度,明确取水用户、用途和水量,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三是倡导节约用水。引导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供水安全,增强节水意识,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大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工业节水力度,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不断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二、构建黄河水工程坚实保障体系

坚实有力的黄河水工程保障体系是推进黄河水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各级黄河部门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在防洪工程建设中,黄河部门作为工程建设主管单位,应当抓好施工监管,重点强化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着力打造放心工程、优质工程,确保本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主体工程按期全面完工。届时,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将实现全面达标,黄河下游两岸大堤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不仅工程抗洪能力大大提高,人居环境也会发生显著改变,形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标准化堤防体系,进一步增强沿黄地区群众的安全感,为沿黄地区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防洪安全屏障。


(未完,全文共26727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