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乌石村文化室筹建情况和捐款办法

一、文化室的选址问题

文化室定建符氏祠堂旧址,原因有三:

1、符氏祠堂曾经是我村村民接受文化启蒙教育的摇篮。早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符氏祠堂就改为学校,全村子弟才得以上学读书。偏僻的村庄终于传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读书声。那时候,在我们乌石村,“去祠堂”是“上学校”,“祠堂”就是“学校”的代名词。这间学校一直办到1958年,在全公社实行学校大合并时才被撤销。至此,祠堂办学校已经达31年之久。其间,还办过“农民夜校”,“识字班”,让村里的成年人在这里认字写字。

所以说,符氏祠堂是乌石村文化教育的摇篮。

2、符氏祠堂是我们乌石村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指导生产活动的中心。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乌石村生产队随之诞生,符氏祠堂成为生产队的办公室。生产队开会,学习政治,唱革命歌曲,布置生产活动都在这里进行,还设有粮食仓库,办过食堂,全村的二百八十人都在这里吃饭。六十年代初,我们村分成两个生产队,这里就成为乌石上队的办公室和仓库,祠堂又是上队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指导生产活动的中心。

综上两项,足以证明这个祠堂在我们村的历史上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地方,是为全村作出了极大贡献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3、由于岁月的流逝,祠堂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极是凄凉,它又处在我们村中间的大路旁,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倘若重建祠堂,既脱离实际,又不合时髦,如果无故拆清,又显师出无名,无人敢当这个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符氏祠堂旧址上建文化室,是一石二鸟之良策。

据此三者,经村民大会讨论,选为文化室之址。

二、文化室的结构和布局

文化室分三部分。正屋为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屋内分一厅二房,厅内四周一米半高用瓷砖装饰,厅内南面的墙上嵌上刻有捐款兴建文化室者名单的大理石碑。屋顶四周,围上彩色的瓶子栏杆。栏杆下面有彩色的鱼鳞瓦。正门上面中间的一段栏墙上,镶上刻着“乌石村文化室”六个金色大字的大理石。

正屋大门外的两侧镶有红底金字的一副对联,右边是:“祠堂改塾学先辈喜诵人之初”;左边是“村室习文化后裔长修性本善”;横眉是“继往开来”。其用意为:誉褒祠堂办学的历史贡献;勉励后人修德行善,努力开创未来的事业。

横廊包括一个卫生间和一间为村民出公用的横室。正屋、横廊墙外全部用马赛克装修。

文化室前面是否建围墙,路门以及如何布置,待春节开会后商定。

三、建文化室资金的来源资金来源有五个方面:

1、上、下两个村民小组集体库存的资金;

2、上、下两个村民小组共用土地的租金;

3、市政府一事一议的补贴资金;

4、村民和社会捐献的资金;

5、村民以资代劳资金;

四、村民个人集资的一些具体问题

1、集资对象。本村村民,外出干部、职工、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和各社会人士都可以参加这项捐款活动。

2、捐款者直接交款符气深、曾召雄两人,由他们开发票。符气深管钱,曾召雄管账。

3、如捐外币一律按时价折人民币入账

4、捐款在人民币100元(含100元)以上者,刻名于芳名石碑,留作永久的纪念

5、文化室定于农历三月完工。为了石刻名字不影响工程进度,捐款定于2月2日(农历三十)至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之间进行。

乌石村修建文化室领导小组

2011年2月1日

第二篇:乌石村基本情况乌石村基本情况

乌石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南部山区,是富盛中心村之一。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由乌石、跳山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36户,1410人,设党支部一个,59名党员,10个村民小组。耕地982亩,山林563亩。


(未完,全文共9797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