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物纪录片《愚公支书王光国》观后感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愚公”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个象牙之塔式的人物。

最近观看了央视纪录片《愚公支书王光国》后,深深的被他的事迹所震撼,感触颇深。有时我总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王光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答案。他的事迹就像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的路标,沿着这个路标所指向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就不会走错。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愚公”就在我们身边。

从1994年,王光国就在店子坪村工作。自当村干部开始,他就立誓要改变店子坪村的落后面貌,绝不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王光国的“愚公支书”称号,最早来源于“搬山”修路,他说要想富,先修路。他带头将自家攒下的2万元全拿出来,并组织全村村民筹款买物资,经过6年他带领全村村民修出一条7.5公里的路。路通了之后,他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扶贫产业。他先是带动群众种植猕猴桃,后来再种植银杏,再后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店子坪村在这位“愚公支书”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也纷纷脱贫致富。

在这20多年的“支书之旅”中,也有很多荣誉和机会在向王光国招手。在2013年的省面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的选拔中,他经过组织推举并考核,获得录用资格。但在征求意见时,他毅然放弃这个机会。他放不下村里面刚刚有起色的产业,放不下村里面的援建项目。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王光国面对荣誉,不改初心。“我的根在农村,我的力量来自于老百姓的需要”。是什么动力,支撑他不贪不占,始终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别看村干部官不大,但老百姓都盯着在,绝不能贪财占小便宜”。正直淳朴的家风,朴实无华的语言,就是最好的答案。

店子坪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的有声有色,可以看出,他不乏能力。他有足够的能力去向上层发展,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待在基层,但是他毅然的放弃向上爬的机会,默默的坚守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村支书的岗位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光国虽然身处平困落后的山区农村,但他凭着自己艰苦朴素、敢拼敢闯、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让店子坪村为全国人所知晓。

王光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想成为“愚公”并不难,难的是不忘初心。王光国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有着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富强、名族团结为宗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崇高信念,始终保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过硬品质,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愚公”。

2017年10月9日

第二篇:《愚公支书——王光国》2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愚公支书——王光国》

王光国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的村支书。当他被选上村支书后,他说:“我这个书记是群众选的,群众信任我,我就要给他们当好家,领好路”。他坚守着自己的诺言。由于没有道路,这里的村民生活依旧停留在艰辛状态。王光国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更为了使村民富裕起来。于是他决定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他这种敢拼,敢干,敢闯的“愚公”精神怎么不令人钦佩呢。王光国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15年修不完,就修20年”,我们这一代人修不完,下一代人接着修,直到修通为止。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坚定的信念。此时在这个铁汉子眼里没有移不动的山,没有修不通的路。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所以再艰难的路,他也要带领村民去“啃”。开始老辈们表示怀疑,经过他的再三走访和劝说,最终村民同意了。于是大家自筹资金。王光国卖掉了自家开办的商店和养猪场全身心投入修路当中。


(未完,全文共6781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