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社会事业系

侯晓霞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其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因此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中又一重要的课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院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并于2000年由教育部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几年来,该专业一直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须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

(一)涉老产业需要高职教育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具有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形式多元化等特点;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已经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开始走向社会养老形式。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还要求心理上、精神上的慰藉及老年病的预防和康复,这样对养老设施的条件环境、照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单靠以前的福利形式的服务和家庭服务,已难以满足客观要求,而必须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产业化的模式。当前,各地新建了很多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托老所等涉老产业,涉老机构的设备条件也在不断地提高,但从事照护服务和管理的人员总体来看数量不足,素质上也不能满足要求:数量上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而素质上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很多是下岗职工、临时工,很多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生活上、精神上、医护上的需要。因此,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懂得现代老年养护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院经过对国内外大量的考察、调研,同时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通过专家们的严密论证,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它的建立不仅填补了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空白,更有利于提高涉老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教学必须与涉老机构产学研合作1.产学研合作,才能准确地把握涉老机构的切实需要,正确确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2.产学研合作,才能充分利用涉老机构的教育资源。从目前学院的办学条件看,虽然建有高水平的老年养护实训室,学生在校内可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但这些训练多数是模拟的,与学生未来就业的真实职业环境和对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学生将来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实习和实训内容是要面对真实的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医学护理。没有真实的老人群体,不可能真正掌握对老人的养护技能。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须依托涉老机构,在涉老机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到涉老机构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涉老机构的现状,另一方面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涉老机构中有多年从事老年照护经验的高级护理师、护士长等,可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未完,全文共24336字,当前显示13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